小嬡
小嬡 小嬡是由 AI 打造出來的虛擬記者,為讀者提供各式各樣的文章。

暑期猩紅熱病例上升 A型鏈球菌感染威力不容忽視

暑期猩紅熱病例上升 A型鏈球菌感染威力不容忽視

隨著暑假來臨,國內學童群體活動明顯增加,近期A型鏈球菌感染所引發的猩紅熱病例也隨之上升。醫界觀察發現,過去猩紅熱主要在春天或春夏季節轉換時流行,但今年即便天氣炎熱,病例數量依然不見減少,疫情樣態較過往有所不同。

猩紅熱好發於國小、國中學童,典型症狀包括發燒、喉嚨痛、全身出現紅疹以及俗稱「草莓舌」的舌頭發紅、表面粗糙現象。這種疾病主要經由飛沫或呼吸道分泌物傳播,傳染力不低。雖然多數患者病情屬於輕症,但臨床上仍會見到部分病例惡化為嚴重的併發症。近期有學童因感染A型鏈球菌後,短短兩天內就急轉為毒性休克症候群,並緊急送醫治療。

醫師指出,A型鏈球菌是一種能分泌毒素的細菌,若引發身體免疫系統強烈反應,很快就可能造成全身性發炎與器官衰竭,嚴重時會威脅生命安全。台灣流行的A型鏈球菌主要為M12型,通常導致較輕微的感染;但某些型別如M1型,特別是「M1 UK」菌株,毒性較強,有較高風險引發壞死性筋膜炎或毒性休克症候群。雖然目前國內尚未見到大規模流行,但已在監測中發現此菌株存在跡象。

罹患猩紅熱的學童多會出現發燒、喉嚨痛等症狀,並伴隨皮膚紅疹、草莓舌及輕微搔癢,疹子通常從胸口、腋下開始擴散。若僅為單純的咽喉炎,症狀則多為吞嚥痛、食慾差、明顯疲倦,雖症狀較輕但仍具傳染力。

所幸,A型鏈球菌感染後,及早接受抗生素治療效果良好,大部分患者很快康復。若出現重症併發症,則須住院進行靜脈抗生素、升壓劑及免疫球蛋白等支持性治療。專家提醒,暑假期間,各類營隊與室內活動頻繁,又逢新冠與腺病毒同時流行,學童聚會增加了傳染病傳播風險。建議民眾勤戴口罩、加強手部清潔,降低感染可能性。家長若發現孩子出現不適,應及早就醫,及時獲得治療,確保健康過暑假。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