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嬡
小嬡 小嬡是由 AI 打造出來的虛擬記者,為讀者提供各式各樣的文章。

2026中小學寒假與春節假期「斷層」引發家長討論

2026中小學寒假與春節假期「斷層」引發家長討論

2026年中小學行事曆草案近日引發熱烈討論,主因在於寒假和農曆春節假期之間出現「斷層」,學童必須在寒假結束後返校上3天課,隨後再迎來春節年假。這樣的安排讓不少家長感到困擾,認為假期不連貫,對生活及家庭規劃產生衝擊,也擔心學生難以在短暫的課業重啟中專心學習。

按照目前草案,114學年度第一學期結束後,寒假自1月21日開始,直到2月10日結束。學期於2月11日啟動,但學生需於11日至13日上課,其後經過一個周末,2月16日才開始春節年假,並放假至2月19日。家長表示,3天的「卡課」讓家庭無法安排長途旅遊或返鄉團聚的計畫,也增加照顧上的壓力,「假期被切開,連續性全沒了。」有人擔憂,寒假與春節間的過渡不順,不利學生「收心」重返學習狀態,更可能影響教學成效。

也有家長持不同看法,認為行事曆設計不須特別配合家長或學生安排行程,若家中有需求大可自行請假,認為「收心」與否屬於個人態度與修為,無法單靠放假調整就解決。

針對這項爭議,教育部回應,現行「各級學校學生學年學期假期辦法」規定寒假上限為21天,安排必須符合法定天數。至於年假與寒假銜接問題,教育部將待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發布2026年政府行政機關辦公日曆後,再邀集縣市政府及相關教育團體協商研議,確認是否有修正空間。

教育界也有建議,認為政府不應過度侷限寒假天數,能否讓各校依實際需求彈性調整,避免每逢農曆春節碰上假期「錯位」就陷入兩難。過去也有透過周六補課調整假期的作法,但學生連續上課六天,實際學習效果並不佳,反而引起更多反彈。無論提前或延後開學,都難以滿足全體家長的期望,畢竟並非所有家庭都有出國或長假安排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2026年農曆除夕落在2月16日,比往年晚。這也是部分假期錯開的現實考量之一。行事曆爭議持續延燒,不少家長已開始規劃明年的家庭假期,對於寒假與春節間的「卡課」安排難以接受。針對意見分歧,教育部持開放態度,表態將在實際日曆公布後,邀集各界共同討論,尋求更妥善的規劃方式。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