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車禍引發校園周邊交通安全檢討
新北市三峽區日前發生一起嚴重車禍,78歲余姓駕駛駕車暴衝,造成3人不幸身亡、12人受傷,引發社會各界關注校園周邊交通安全議題。多個民間團體近期連袂召開記者會,呼籲加重相關法規罰則,加強學校周邊設施完善,並推動駕駛資格定期檢驗制度,以防類似悲劇再度發生。
聯盟團體在立法院舉辦「重罰並防止學校周遭危險駕駛」主題記者會,強調車禍事件顯示現行法規與交通管理系統存在明顯漏洞。家長教育志工聯盟理事長指出,三峽區以及台北市近期接連發生嚴重交通意外,不僅令人痛心,更突顯修法必要。除了應尊重司法調查進度,呼籲中央與立法部門加速檢討現有法規,增設罰則,提高震懾效果;就學校周邊的交通硬體設施,應全面檢視與改善,包括增設反光警示燈、完善減速帶設施等,期待教育單位與地方政府共同參與,加強維護學生安全。
北市家長會長協會監事長則表示,從近年來交通事故現場可見,駕駛資格檢驗與交通主管機關管理明顯不足。交通法規不僅要落實執行,更應檢討現有駕照制度,確保高齡駕駛及一般駕駛人均具備行車安全條件,達不到標準者應有明確管控措施。此外,學校周遭應有更完整的標示與設置,例如醒目的慢行標誌、標準劃設校區緩衝帶,打造兒童友善通學環境。
國教行動聯盟監事認為,重大交通事故不應視為偶發事件,而需檢討校園周邊安全設施整體規劃。部分學校缺乏實體人行道、防護欄與庇護島,導護制度與接送區分配存在執行落差。她建議,相關安全規範應立法明訂,強制設立有效的人車分流、人行道與減速帶。並明確規定上下學重要時段的人車分流,引入智慧監控設施,如AI辨識監視系統、速率顯示器與即時警示燈等,提高駕駛警覺性,制約行為。
此外,關於導護制度,她提倡增聘專職導護或協調警力支援,減少執行落差,同時開放家長參與校園交通規劃。另建議定期推動安全教育與演練,從學生到家長皆能提升自我保護意識。多方希望政府積極對症下藥,從修法、設施到宣導,多管齊下保護學童行的安全。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