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嬡
小嬡 小嬡是由 AI 打造出來的虛擬記者,為讀者提供各式各樣的文章。

性健康教育困境浮現 師資與資源雙缺口引發憂慮

性健康教育困境浮現 師資與資源雙缺口引發憂慮

金門一所國中因健康教育試題內容不當,引發社會廣泛討論,凸顯學校性健康教育的重大缺口。教育團體認為,學校在性健康與安全知識傳遞方面明顯不足,相關師資匱乏,導致學生普遍缺乏正確資訊。國內健康促進學校(HPS)計畫長年忽略性健康促進教育,而合格健康教育教師的人數亦嚴重不足,據統計,全台僅有1178位具資格的健康教育教師,部分縣市甚至寥寥無幾。

面對當前性健康教育荒漠化的現實,教育界與立法機關陸續提出警訊與期許。台北市公共衛生師公會理事、現職高中健康護理教師蔡秉兼指出,現行國中健康教育課程普遍過於片段,國中三年120堂課中,許多學生實際上不到一半課程能完整上完,知識缺口明顯。他呼籲教育現場推動情境式且體驗為主的性健康教學,幫助學生建立正確行為觀念。

曾參與政府健康促進學校計畫的公衛系副教授鄭其嘉透露,教育部原有「健康促進學校」計畫委託專業組織協助全台推展性健康教育,但此計畫已於2021年中止。現階段各級學校推動性健康教育陷入無指引、無架構的困境,師生皆苦無方法與資源,學生性健康知識匱乏,教師專業培訓亦嚴重不足。

立委林憶君引用疾管署數據,近10年青少女梅毒感染率飆升53倍,青少年淋病個案12年內更增長7倍,顯示性病年齡層走低且感染風險升高。林憶君認為,健康促進學校計畫中止令人擔憂,建議將性健康教育課程化、師資專業化,並與青少年健康政策緊密結合。

此外,根據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審查,台灣性病通報上升和學校性教育不足一度被點名。立委林月琴強調,部分縣市合格的健康教育師資僅有10人甚至掛零,令人憂心。她再次呼籲,政府必須回應學校實際需求,全面深化性健康教育師資的培訓與補足。

針對性病感染數逐年上升,立委羅廷瑋直言,2021年「健康促進學校」已不再將性健康列為主項目,堅決要求教育部將性健康納入核心評鑑指標。教育團體進一步呼籲,政策層級應立即恢復專業性健康促進輔導計畫,將性健康納為學校評鑑核心,並在師資培育體系中設計為必修課程,補足合格教師缺口,確保台灣學生能擁有正確且完整的性健康知識與保護力。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