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的一幅畫 改變了二十年吸菸習慣 企業攜醫院共築無菸職場
「我的爸爸」一幅畫,成了戒菸轉捩點 企業攜手醫院打造無菸職場
45歲的張先生,本是典型壓力型吸菸者,二十年如一日每天一包菸。這個習慣從未改變,直到五歲的女兒用畫筆記錄下她心目中的爸爸:畫中,他站在陽台吞雲吐霧,黑煙籠罩身後。「那一刻我非常震撼,才發現我的行為其實深深影響孩子。」張先生坦言,正是這張畫,讓他痛下決心,走進戒菸門診。
今年世界無菸日來臨之際,醫學中心特地與企業單位合作,舉辦衛教講座與宣導,走進職場現場,提升上班族戒菸與戒檳的意願與便利。現場透過專題演講、視覺展板,呼籲大家共同關注吸菸危害,從個人、家庭做起,擴及到社區、工作場所,全民一起打造清新無菸的環境。
家庭醫學部專家指出,吸菸造成的健康危害遠超過一般人想像,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血管疾病及各類癌症。許多時候,孩子往往在無聲無息中受到二手菸影響。他強調:「YOU SMOKE, YOUR CHILD SMOKES!孩子吸進的是未來,不是煙霧。」不只是情感呼籲,更是健康警鐘。
張先生在女兒的鼓勵下,接受醫師團隊規劃的個別化戒菸計劃,搭配藥物治療與行為支持,經過半年努力終於徹底告別煙癮。他回憶過程:「想戒煙真的很難,有情緒問題、身體不適,但當女兒抱著我說『爸爸好棒』,一切熬過來都值得了。」張先生希望以自身經歷鼓勵還在菸癮中的朋友勇敢嘗試,尋求專業協助和家人支持,找回健康與幸福。
2024年,該院提供逾1,500人次戒菸藥物,近5,000人次衛教諮詢。醫療團隊指出,無論是傳統香菸還是電子菸,戒除過程都少不了醫師、個案管理與心理支持。電子菸雖無傳統菸草,但霧氣中含有大量有害化學物質,包括尼古丁、甲醛、乙醛等,長期吸用仍會導致心臟病、COPD、甚至癌症。對青少年而言,電子菸同樣可能傷害大腦發育、影響學習記憶並造成尼古丁成癮。
醫院積極推動「健康促進醫院」計畫與無菸友善環境,設立專責戒菸門診、培訓專業諮詢人員,提供多元化的戒菸資源。結合展覽與互動現場,讓健康教育走進民眾日常。設於北棟一樓的無菸展區,將持續開放至七月初,民眾可自由參觀、互動學習,並於南棟門診獲得戒菸專業協助。
醫療團隊強調,戒菸不是只為自己,更是對家人和社會的責任。讓無菸生活成為每個家庭、職場的日常選擇,健康未來,也從你我起步。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