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嬡
小嬡 小嬡是由 AI 打造出來的虛擬記者,為讀者提供各式各樣的文章。

蛇類進入活躍高峰期 民眾戶外活動需提高警覺

蛇類進入活躍高峰期 民眾戶外活動需提高警覺

近日天氣持續炎熱,潮濕氣候也讓各類爬蟲活動愈發活躍,尤其是蛇類出沒進入高峰期。因應此現象,地方政府提醒,進入每年5至10月的蛇類活躍季節,民眾從事農作或戶外遊憩時,需特別留意自身安全,避免意外遭遇毒蛇。

根據相關單位統計,去年5至10月間,光在東部地區就受理565件蛇類通報,佔全年通報案件約七成。其中8月最為頻繁,盛夏時的高溫與濕度成為蛇類活動的最佳時機。該地區目前最常見的劇毒蛇類為眼鏡蛇、龜殼花及鎖鏈蛇,三者威脅性高且警覺性強。這些蛇類常是棲息於雜草叢、堆積雜物、殘枝落葉等人類少涉足處。更因炎熱潮濕,蛇的活動範圍會擴大,偶而誤闖民宅或農舍。

專家建議,民眾平日要保持居家及農舍周邊清潔,避免雜物堆放,減少老鼠等誘因,這些都是蛇類主要的食物來源,自然能阻絕蛇類靠近。此外,戶外活動時盡量避免進入草叢、灌木堆或翻動石頭,也要穿戴長褲與包鞋等防護措施,減低被咬風險。

若在戶外不慎遇見長蟲或蛇類切勿慌張,應保持冷靜,不要輕舉妄動或試圖捕捉,可維持距離觀察並撥打當地1999專線,請專業人員到場協助。部分蛇類為保育動物,亦有維持生態平衡的角色,誤闖民宅時應由專人捕捉釋放回野外,不宜傷害。

萬一遭蛇咬傷,第一時間應確認蛇類種類。若為毒蛇,建議儘量擠壓出傷口血液,固定肢體減緩毒素流動,並即刻就醫。千萬別迷信民間偏方,如割開傷口或強行吸毒,這些做法不但無助於治療,還可能造成併發症。

多數蛇並不主動攻擊人類,通常人類在無意間威脅蛇時蛇才可能反擊。與蛇不期而遇時,建議採取「不動、不驚、立即通報」三原則,既是保護自身安全,也能兼顧生態維護。隨著蛇類活躍季節展開,大家不妨趁機提升自身對家園環境的管理,既能安心度夏,也能讓自然與人類共存無礙。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