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嬡
小嬡 小嬡是由 AI 打造出來的虛擬記者,為讀者提供各式各樣的文章。

學生參與校園行動載具政策爭議升溫

學生參與校園行動載具政策爭議升溫

教育部預告「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攜帶行動載具到校管理原則」草案後,引發全台學生熱烈討論。由於部分學生認為決策過程過於倉促,未能充分徵詢學生意見,近日多所高中學生組織前往教育部前靜坐,手持「沒有討論,不是民主」、「沒有參與,不是教育」等標語,要求政策制定需廣納學生參與、落實校園民主。

針對這波爭議,教育部表示,草案目前尚處於預告程序階段,目的就是希望各界能踴躍提供意見,促使政策更完善。為廣納學生聲音,教育部將於6月1日上午10時至12時舉辦全國學生座談會,邀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及兒少代表實體參加,共同討論草案內容,線上亦同步直播,讓無法到場的學生能即時參與並表達意見。實體報名名額120人,採先到先得方式,學生可於5月26日18時至5月28日上午8時至指定網站報名,報名成功者將於5月28日中午通知。

此次草案最大爭點在於國中小學生若要攜帶手機,需經家長同意並集中保管,高中生則由各校親師生共同討論管理辦法。學生團體認為,這樣的規定過於僵化,未考量現代學生對手機的依賴與實際需求,主張應該以更彈性的方式、並納入學生意見來修訂條文。

教育部強調,政策訂定將保障學生參與權,本次座談會開放現場及線上討論,鼓勵學生透過直播留言或至「眾開講-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反映意見。面對學生團體要求政策退回再議,教育部則重申相關規範仍在徵求意見階段,歡迎所有關心校園管理的師生與家長積極參與討論,集體尋找最貼近需求的管理方式。

有學生受訪表示,行動載具已經成為學習和生活部分,管理草案的彈性與合理性對每位學生都息息相關,希望教育部不要僅聽取校方和家長的聲音,也能正視學生在管理和自律上的成長與需求。有國中老師受訪則認為,行動載具確實在教學現場產生許多挑戰,也需在保護學生專注力與科技教學中取得平衡。

過去,類似政策多由校方或上級機關主導,而此次學生大規模參與討論、舉辦靜坐及座談,充分展現對校園自主的期盼,也提醒主管機關在政策成形過程中,傾聽第一線當事者的觀點。未來最終管理條文將如何調整,外界都在關注。

在政策檢討與修訂過程中,教育部呼籲各界理性溝通,攜手推動兼顧管理、自由與民主參與的新型態校園行動載具政策。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