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經濟活動標準邁向2.0 產業與金融攜手驅動轉型
永續經濟活動分類標準已逐漸成為企業競爭力及永續力的核心指標,也是現代企業永續報告揭露的重要內容。隨著產業面臨淨零轉型壓力,「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的應用正逐步深入產業供應鏈與金融評估,攸關企業能否「賺得到錢」與「借得到錢」,對營運產生長遠影響。然而,針對如何系統性呈現永續經濟活動成果,國內多數企業仍感陌生。
配合國際趨勢,主管機關特別委由學術單位舉辦「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第二版」宣導會,協助企業釐清永續經濟活動的「適用性」(eligible)、「符合性」(alignment)及「轉型計畫書」(transition report)撰寫方式,加速企業邁向淨零轉型。會中,專家學者分享實務執行經驗,並協助企業了解永續分類標準的導入,以及相關申報與轉型過程中的重點環節。
標竿企業的經驗獲高度關注。以歐盟為例,2021年制定「分類標準法」(Taxonomy Regulation, TR),構建一套明確客觀、可執行的永續經濟活動標準,包括單位產品碳排放、用電效率等量化指標。透過這些標準,歐盟促進轉型金融(transition finance)和供應鏈「範疇三」的管理,希望推動企業運作模式全面轉型,達到加速永續經濟活動發展的目標。
與會專家指出,國際評比機構,例如「碳揭露專案」(CDP)及標普「公司永續性評估」(CSA)等,均已將永續分類納為企業必要揭露項目,成為區辨企業競爭力的重要依據。企業若能積極配合,將能提升在全球市場的能見度與合作機會。
國內規範方面,主管機關緊跟國際趨勢,於2024年公布「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2.0」,涵蓋5個產業部門(包含29項一般經濟活動及14項支持型經濟活動),以及金融體系的投融資永續標準。新指引將企業永續經濟活動分為「符合」(aligned)、「轉型中」(aligning)、及「不符合」三大分類,以協助企業現狀盤點、評估並制定轉型計畫。
本次宣導會還邀請國內重量級企業分享實際導入經驗,例如中鋼公司、台塑企業等,引發業界討論與高度回響。現場及線上參與人數合計約150位,展現業界對永續發展議題的重視。透過交流與經驗傳承,更多企業將能了解並跟上永續經濟活動的腳步,共同邁向環保、財務及社會三贏的新經濟時代。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