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欖隧道收費新制及易通行首日運作
大欖隧道於今日凌晨正式由政府接收,隨即推出全新車種收費與「易通行」自動繳費系統,首日運作大致暢順,未見大規模擠塞。今次收費調整,私家車及電單車設有分時段收費,而商用車及的士則劃一收費,令部分駕駛人士考慮改道。與此同時,有市民擔心新安排會引發通勤時間的交通擠塞。
凌晨零時,大欖隧道專營權移交政府,並全線暫時封閉約兩小時以更換收費系統。全新「易通行」系統正式實施,駕駛者經隧道時不用停車付費,收費亭被黑油遮蓋,預計稍後將拆除。行車線亦作出調整,通往元朗由5線改為4線、往市區方向由4線改為3線。現場所見,部分駕駛者受新措施影響經過收費亭時仍會減速,但整體行車順暢,未見阻滯。
新收費有明顯下調。私家車於星期一至六分三個時段收費,繁忙時段收45元,其餘時段分別收30元和18元;星期日及公眾假期則全日劃一18元。電單車收費為私家車的四成。不過的士和其他商用車則劃一收費,分別為28元和43元。由於今天為公眾假期,暫時未啟動分時段收費。有平日使用屯門公路的司機坦言,新收費會增加他們選擇大欖隧道的意願,未來可能會調整行車路線。
有巴士乘客擔心,上班日交通需求加大,隧道減價將吸引更多車輛,通勤時段或恐出現擠塞。有市民表示,過往西隧收費調整後經常塞車,擔心大欖隧道未來亦會出現同樣情況。不過,有替代路線如屯門公路、吐露港公路,目前交通未見異常,運輸署稱會密切監察區內情況。
政府強調,收回大欖隧道及推行「易通行」是本地道路收費智能化的重要一步。現時全港所有收費隧道均已實施「易通行」。運輸署指,由於駕駛者需時間適應新系統及路線安排,已加派人手及設立充足指示標誌,在交通協調中心密切觀察隧道附近的車流狀況。
此外,隨著電動車及電動巴士在香港日漸普及,本地巴士公司亦正加強電動車維修技術培訓,擴展相關課程及設施,為未來培育更多新能源車輛的人才,配合運輸基建的升級。
大欖隧道新收費及自動繳費首日實施,整體交通大致穩定,實際情況仍須觀察,當局會根據車流狀況作進一步調整。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