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打造智慧低碳慢遊戶外新生活
台中市近年積極打造慢活旅遊城市,全市已建置94條自行車道與65條登山步道,自行車道總長度高達780.77公里,登山步道總長度則為113.95公里,規模居全台之冠。豐富的戶外建設,加上城市基礎設施的智慧升級,讓台中成為國內外旅客追求永續、親近自然旅遊時的首選。
市府規劃的登山步道細分為親子級、休閒級與健腳級三種難度,從輕鬆散步到體能挑戰都能滿足。其中坐落於霧峰的「望月峰獻堂登山步道」不僅風景清幽,還蘊含歷史意義。據悉,當年名士林獻堂還曾邀請梁啟超一同遊覽此地,是台中文史迷不可錯過的地標。步道雖然不長,但沿途保有原始自然風光與人文故事,全家大小、年長者或熱愛健行者皆能自在漫遊。
自行車旅遊則更具彈性與多元。台中從市區的綠意廊道、鄉間小徑到濱海路線,騎士可以隨心所欲自在探索。例如后豐鐵馬道與東豐綠廊,每年吸引超過600萬人次前來騎乘,已成為國內最具代表性的自行車旅遊景點之一。為提升安全與便利,市府在潭雅神綠園道引進AI影像辨識技術與智慧號誌,預期今年底可完成多項路口改善。人車分道的設計持續優化,目前已達54.7%,並計劃於未來提升至64.9%。
除了基礎建設創新,台中近年大力推動數位服務,推出「一騎出發吧」APP,整合導航、路線推介與在地商家優惠,同時設有碳點數制度,鼓勵低碳出行,提升遊客的參與度與在地消費。每年主辦的「台中自行車嘉年華」則結合單車特技、藝文展演與親子體驗,已吸引超過五萬人參與,觀光產值達1.2億元,為城市經濟及品牌形象注入新活力。
登山步道部分,台中除設有各級路線,還推動「谷關七雄」的中級山群證書全面數位化。挑戰者可獲得不同層級的紀念徽章,結合環境永續理念與登山數位認證,頗受山友歡迎。環山獵人登山步道更曾獲公共工程與景觀大獎,結合數位孿生技術,為遊客提供720度全景導覽,彰顯台中觀光的科技與創新。
未來台中觀旅單位也計畫持續整合山、海、屯、都各區域特色,以主題串聯更多景點,擴大智慧與友善設施建設。市府希望藉由這些用心規劃,邀請民眾在假期時前往台中,體驗結合自然生態、人文歷史與智慧服務的戶外旅遊新魅力,深入感受「低碳慢遊」的樂趣。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