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議會專案報告:交通事故死傷率下降引發六都評比爭議
台中市議會15日舉行定期會專案報告,市府提出資料顯示台中交通事故死傷率下降幅度,位居六都之首,獲得部分議員肯定,但也引發不同政黨議員激烈論戰。國民黨議員讚賞市府防制成果,並指出其他縣市有未依規定通報中央的情況,質疑整體數據誠信,認為台中因此在評比中受到不公平對待。民進黨議員則反駁,直指台中交通事故死傷人數仍為六都最高,批評市府將問題歸咎他縣市虛報是逃避責任,呼籲市府應正視自身交通安全改善問題。
在專案報告中,警察局與交通局針對台中交通事故的現況與改善措施進行說明。國民黨議員賴義鍠指出,高雄市政府曾爆出未如實通報多件A1級交通事故,部分案件至今未完成複驗,刻意壓低死亡數字,造成中央統計數據失真,質疑全國交通事故資料的誠實性與公正性。他強調,台中市堅持誠實公開數據,反而成為數據比較中的「犧牲品」。民眾黨議員江和樹也認同台中交通事故死傷數據有明顯下降,肯定市府交通安全政策努力,然而因為部分縣市未誠實申報,造成評比不公。
另一方面,民進黨議員陳俞融則指出,雖然市府強調死傷率下降,但實際數據顯示台中仍居六都最高,批評市府說交通安全「有進步」是不負責任的表述。議員陳淑華提醒,專案報告目的是要聽取市府如何改善,而非互相指責其他縣市申報問題,她認為市府的說法是推託。議員謝家宜也表達類似看法,強調台中交通事故死傷人數居首,市府不該將責任歸咎於他縣市,應正視問題並進行改善。
面對議會質疑,台中市長盧秀燕表示,多數縣市如台中皆依法即時通報交通事故,但確有少數縣市出現不報、延報或少報情形,市府多次向交通部反映,交通部也承諾改善,但目前尚未見具體作為。她指出,目前中央統計並未排除與交通事故無關的死亡案例,導致數字失真,建議應剔除此類個案以維持統計公正性。此外,她也指出不同中央部會採用的統計標準不一致,如警政署以「每10萬人平均」計算犯罪率,交通部則以絕對值評比交通事故,缺乏統一標準亦加劇比較困難。
台中警察局進一步提供數據,據統計,台中市113年(2024年)24小時內死亡人數為138人,較112年同期171人減少33人,降幅達19.3%;30日內死亡人數為288人,較112年同期315人減少27人,降幅為8.6%。兩項指標均為六都之冠,彰顯市府在交通安全防制上的成效。
此次專案報告凸顯出台中市在嚴守數據誠信與追求交通安全間的努力與挑戰,也折射出台灣六都間在資料通報上的不一致現象。台中市強調持續推動各項交通安全改善措施,並期待中央能在統計標準與數據公開方面有所突破,讓各地表現能在公平環境下得到認可。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