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中正路更名爭議延燒 盧秀燕批國家「吃飽太閒」引發社會論戰
台中市長盧秀燕針對中正路改名議題,近日成為社會討論焦點,引發政壇與民間不同聲音。內政部原定推動全台中正路等具有時代意識的地名更名政策,然而推動進程在台北、桃園、台中等地進度遭點名緩慢。對此,盧秀燕公開表達不滿,坦言面對更名議題,中央與在地政府間存有觀點落差。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盧秀燕對於內政部推動更名提出質疑。她先是淡然微笑,並多次表示「不好意思」,隨後直接表達看法,她質疑現階段國家資源與行政精力是否應優先放在更拖延經濟發展、民生困難等議題上,諷刺道:「國家吃飽太閒嗎?」同時強調政府應將注意力放回民眾切身困難,如經濟、國家安全與各類社會問題,呼籲行政單位「該做的事情趕快做,不要再陷入意識型態糾纏」。
此番言論原本聚焦於地名更改,卻被部分團體曲解。相關罷免團體將盧市長回應中正路更名的內容,移花接木套用到台中近期備受關注的幼兒園性侵案件,指稱盧市長對重大社會事件態度冷漠,迴避本職市政工作。該團體在社群平台發文,錯誤引述盧秀燕「國家吃飽太閒」用詞,稱其對幼童案件冷漠,並批評盧將事件責任推給中央,呼籲社會正義與地方責任感。
針對此事,網路上立刻出現大量討論。有網友發現罷團文宣與盧秀燕原始談話內容不符,批評移花接木與曲解市政回應,強調罷團未充分查證事實。不過,面對外界要求澄清,罷團仍強調自己的主張,認為市府領導團隊應直接面對涉及兒童安全的重大事件,不應選擇性回應媒體,只關注政策議題而冷落實際急迫的社會問題。
這場社會輿論風波,讓中正路更名議題超越單一政策討論,成為行政首長表態與社會責任的縮影。輿論分歧中,民眾期待市府與中央政府能回應本地訴求,重視經濟、民生與社會安全等重大議題,將政策焦點回歸實際作為。未來台中地名變更與市政作為如何調和對立與誤解,也將持續牽動地方政壇與社會共識的發展。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