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推動歷史文化場域經理平台,強化老屋保存與街區永續發展
台南市計劃設立「歷史文化場域經理平台」,藉由制度創新強化文化治理,推動歷史老屋保存與歷史街區的永續發展。為讓更多民眾參與討論,市府將於7月9日與10日分別於永華市政中心東哲廳及新營文化中心演講室舉辦兩場公聽會,廣納社會各界意見。
台南的歷史建築資源位居全台之冠,全市現存屋齡50年以上的建築物超過9萬棟。自2012年推行「台南市歷史街區振興自治條例」後,市府持續推動歷史街區活化與私有老屋的保存,不斷取得成效。然而,隨著都市發展壓力擴大,文化場域的永續營運也面臨資源分散、人才短缺與制度彈性不足等難題,使老屋保存與經營陸續遭遇瓶頸。
為突破這些困境,台南市政府研擬以行政法人形式設立具公法人地位的「歷史文化場域經理平台」。相關自治條例草案已提出,目標在於結合公部門監督及民間組織的彈性動能。未來新成立的平台可延攬各界跨領域專業人才,強化資源靈活運用與營運自主性,形成新型態治理架構,進一步推動歷史文化場域的再生與發展。
台南市文化局表示,這項創新平台不只是行政流程上的調整,更著眼於引導文化資源的有效分配與管理,並尋求更適合現況的保存模式。希望透過此平台,整合公私資源,讓民間專業與在地社群有更多發揮空間,也為歷史老屋提供更具前瞻性的經營方向。
兩場即將舉辦的公聽會,邀請對台南歷史文化保存議題有興趣的民眾、學者、社區工作者與業界代表出席參與,現場將開放充分討論時間,集思廣益。參加者可於會議前三天內透過線上管道報名,市府希望藉由廣泛徵集意見,提升政策透明度與全民參與感,使新政策更符合台南在地需求。
文化局強調,台南市作為台灣文化重鎮,老屋、歷史街區的保存與活化不僅關係到城市記憶,同時牽動產業、觀光與生活品質。期待透過新制的推動,讓更多歷史建築在現代城市中獲得新生,成為台南獨一無二的文化資產,賦予城市新的生命力與競爭力。
未來「歷史文化場域經理平台」設立後,將積極投入古蹟、老屋管理維護、歷史街區再生、文化活動策辦與社區參與推動等多元任務。隨著政策持續推動,台南的歷史保存與文化資產傳承將邁向更具創新與永續的發展階段。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