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推歷史文化場域經理平台 創新制度守護老屋活化街區
台南市計畫打造「歷史文化場域經理平台」,以創新制度迎戰歷史老屋保存與街區發展的多重挑戰。市府預計在近期舉辦公聽會,邀集各界共同討論,為台南文化資產注入新動能。
台南素有「歷史之都」美譽,全市目前五十年以上建築物累計超過九萬棟,量體居全台之冠。為了保存這些珍貴的歷史見證,自2012年起,台南市政府推動「歷史街區振興自治條例」,並積極投入老街區活化及私有老屋的保存。儘管政策推進多年,隨著都市快速發展、營運資源分散與制度彈性不足,老屋保存仍然面臨著人力、專業與資金等多方面瓶頸。
有鑑於此,市政府提出將設立具備公法人地位的「歷史文化場域經理平台」,嘗試突破現有架構的侷限。預計以行政法人模式運作,使其兼具高度公共性與靈活組織能力。市府草擬「台南市歷史文化場域經理平台設置自治條例」,同步公開預告並進行意見徵詢。
這項創新平台的核心目標,在於善用跨領域人才,聚合社會資源,提升治理效能。未來平台預計負責老屋保存、歷史街區活化及文化場域的日常營運,讓過去分散在不同單位的工作流程更集中有效率。此外,行政法人身份將提升平台與民間、學界合作的彈性,不只保留政府監督,更強調營運自主,吸引更多年輕與專業人力投入文化保存工作。
針對自治條例草案與平台設置內容,市府特別籌辦兩場公聽會,開放民眾參與討論,共同形塑台南歷史文化政策。首場公聽會將於本月9日下午2時,在永華市政中心東哲廳舉行;次場則於10日上午10時,在新營文化中心演講室登場。凡對歷史文化保存議題有興趣的民眾與專業人士均可於會議前三日內,透過線上系統報名參與。
市府期盼透過這次制度創新與社會討論,持續推動台南作為全台文化先驅城市的角色,實現歷史場域的再生與永續發展。歷史與現代的對話,在這座城市即將展開新的一頁。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