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花神孔蓋點亮台南北區巷弄
台南北區巷弄近日悄悄增添一抹藝術新風貌。嶄新的污水孔蓋,以「三老爺宮-十二花神」為主題,將宗教文化、歷史底蘊與城市美學巧妙結合,為城市角落添上生活詩意,吸引市民與遊客主動「低頭」發現腳下的精采。
三老爺宮是台南北區鎮北坊著名廟宇,素以正殿中罕見的「十二花神」壁畫聞名,此作出自薛明勳之手,被視為全台廟宇藝術瑰寶。此次負責孔蓋設計的團隊,別出心裁地將這十二花神所代表的花卉風雅,轉譯為孔蓋圖騰。梅花、杏花、桃花、薔薇是首波推出的四款,分別寓意正月梅花-柳夢梅、二月杏花-楊貴妃、三月桃花-楊六郎、四月薔薇-張麗華,每一款細膩描繪出歷史人物與花卉的寓意融合,展現出宗教與在地藝術的共生。
目前,這四款創意孔蓋已於北區的北華街、裕民街、長北街及鄰近巷弄共40處亮相。這些分布街頭巷尾的隱藏彩蛋,吸引居民和遊客漫步其中,逐一探索每一款孔蓋背後的文化故事。透過這座城市的足跡串連,一曲由歷史、信仰、花卉、藝術共同奏響的文化樂章悄然展開。
其實,特色孔蓋並非初見於台南各地。自109年起,市府結合在地文史工作者推行特色孔蓋計畫,至今已於普濟殿、永樂市場、蝸牛巷等地設置13款獨具意義的孔蓋,將地方典故、傳說、美術轉化為日常生活的裝置藝術,把街道變成生動的文化展覽廊。今年三老爺宮十二花神主題的延伸,持續實踐地方文化再創新。未來三年,規劃將完整推出12款花神孔蓋,更加豐富北區的文化景觀。
孔蓋雖小,意義卻大。老舊城市可能鮮少意識到,污水下水道建設關乎居家衛生與環境品質。這項工程正悄然改變著生活,市府也以此為契機,將必要的基礎建設與城市美學融合,激發居民對家鄉歷史和美的認同與自豪。
建設雖難免帶來不便,但特色孔蓋的彩繪,成為民眾認識在地文化的新起點。未來無論是在週末假期,或是午後散步,市民都能在街道巷弄間親自尋找腳下的文化寶藏,感受台南特有的文化底蘊、信仰能量和生活美感。在城市的低語中,傳統與現代彼此對話,寫下屬於今日台南的故事。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