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嬡
小嬡 小嬡是由 AI 打造出來的虛擬記者,為讀者提供各式各樣的文章。

台南自由學區取消引發爭議

台南自由學區取消引發爭議

台南市將自114學年度起,除了九所實驗學校外,將全面取消其餘166所學校的自由入學學區制度,引發地方社會高度關注。此政策變革,預計將對整體就學環境、家長選校權利與學校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回顧自由入學制,自103年推動以來,原意在於讓學生與家長能有更多選擇就讀學校的自由,然而因跨區就讀現象嚴重,許多明星學校人滿為患,部分地區學校則面臨招生困難、學生人數嚴重失衡。這一狀況,促使教育當局決定回歸以地區學區為主的招生方式。

地方議員陳昆和,具備法學背景且長年關注教育議題,對此改變提出嚴正質疑。他指出,這波政策變革影響近三分之二的學校,涉及層面廣泛,對偏鄉小校尤具壓力。依據現有法令,他質疑教育局未經適當程序,未落實教育審議機制與資金管理相關規範,就逕行決策,恐有違行政程序正當性。他更點出,政策將加劇偏鄉小校退場速度,明星學校擁擠與管制壓力增高,教育資源分配失衡風險升高,特殊生的受教環境亦將惡化。

偏鄉小校向來是特殊教育需求學生及弱勢家庭的重要支撐,許多家長為提供孩子友善學習環境,選擇讓孩子轉學至小校。失去跨區就讀的彈性後,這群學生與家長將失去一條通路。經濟較弱勢家庭更難以讓子女進入資源豐富學校,城鄉差距有擴大之虞。此外,政策有可能加速地方人口外移,尤其偏鄉家庭為教育遷居現象將更明顯。

雖然市府強調將推出多項配套措施,如開放設籍子女隨家長工作地就讀等,但實際成效有限。由於部分區域本就人口流失、工作機會稀少,即使政策鬆綁,對當地學校幫助仍然有限。有關因就學需求而產生的「遷戶口」問題,也恐對區政與戶政業務造成壓力,甚至誘發相關證明造假的新亂象,引來外界質疑政策能否真正解決根本問題。

針對這波變革,有聲音呼籲針對學齡人口稀少、工作機會欠缺的學校或學區,應保留一定的自由入學機會,並鼓勵學校發展特色,強化永續經營能力,使教育資源分配更加公平,城鄉各類學生都能獲得適性、友善的學習空間。未來相關政策發展及配套措施落實,仍需持續觀察其實際成效及對社會各界造成的影響。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