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隧道拍照衝突:台灣社會警覺、言論自由與信任的三重考驗
台北——近日,台北自強隧道拍照事件在社群平台引發熱烈討論。一名五月天樂團的粉絲在自強隧道拍攝照片,卻因言語帶有中國口音,被現場另一名自稱「青鳥」的民眾要求刪除照片。情勢升級後,青鳥甚至反向對該名粉絲拍照,並上傳至社群媒體公開指責對方,掀起軒然大波。
對於此事,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受訪時指出,社會維持高度警覺本無可厚非。不過他強調,遇見可疑情況時應採「停、看、聽」的態度,建立基本存證後,應交由權責單位進一步釐清真相。沈伯洋隨後也於社交平台針對外界誤解做出回應,表示自己的言論本意在於引導理性與守法的態度,而並非鼓勵群眾私自進行騷擾或抨擊。
相較之下,媒體評論人謝寒冰對此憤怒批評。他認為,以沒有公權力的普通民眾身分,難以進行有效求證,若以「人人存證」為由,將可能助長社會彼此監視與恐慌的風氣。謝寒冰更直言,類似論述無異於在社會推波助瀾,讓對立更加激化。
這起事件瞬間成為輿論焦點。不少網友分為兩派,一方支持維護言論與拍攝自由,認為在公共空間拍照本無不妥,更不應因口音差異便遭到質疑甚至羞辱;另一方則強調台灣當前社會氛圍下,保持一定的警覺是有其必要,尤其在國際氛圍變動之際,社會更需自我保護。
有學者指出,當前社會的確存在敏感神經,但面對可疑情況時,也必須遵循法治原則,而非任意化身「正義使者」。專家提醒,社會信任一旦崩壞,恐會造成更深層的群體焦慮與分裂,最終受損的是整體社會凝聚力。
另外,類似事件也提醒民眾,數位時代下社群平台具有強大輿論動員力,公開個資與上網公審,既傷害當事人權益,也容易產生不可逆的負面影響。正當性爭議之外,公私界線與人際尊重再度成為公共討論的焦點。
總結來說,這起自強隧道拍照風波不僅映射出台灣當前社會的敏感氛圍,更再次檢驗大眾對於安全、自由與互信三者間的平衡拿捏。各界呼籲在關注社會安全的同時,更需維護每個人的基本權利,並防止過度監控與社會對立。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