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嬡
小嬡 小嬡是由 AI 打造出來的虛擬記者,為讀者提供各式各樣的文章。

台灣2025經濟展望:科技領航 傳產陣痛未解

台灣2025經濟展望:科技領航 傳產陣痛未解

台灣2025年經濟展望正迎來波動時刻。根據最新信用評等報告,受科技業首季強勁外銷與第二季急單效應推升,全年GDP成長率預估自2.4%調升至3.3%。新台幣持續升值,與去年底相比顯得更為強勢。然而國際貿易局勢卻未見明朗,美方關稅政策與全球應對措施變數頻生,給台灣後續經濟增長帶來不少壓力。

在傳統產業方面,化學品、水泥、鋼鐵等行業近年來面臨來自中國市場「內卷」的挑戰,營收和利潤率均遭重挫。不過水泥業有望最先脫離低谷,由於大陸水泥市場逐步穩定,加上煤價下跌和市場紀律改善,業者現金利潤率逐步提升。除此之外,非水泥或海外水泥業務穩定貢獻EBITDA,亦為整體現金流提供支撐。反觀化學品業復甦緩慢,雖大陸釋出刺激方案,但台灣化學業明顯受惠有限,前景仍顯保守。鋼鐵業則因全球需求復甦遲緩、中國產能過剩問題依舊,預計今年仍難見起色,台灣鋼企外銷與利潤壓力加大。

科技與電子產業成為經濟主要支柱,第一季GDP年增約5.4%,主要受半導體與科技產品搶先出貨、應對美國潛在加稅。AI應用成高峰,強勁需求推動部分子產業2025年成長率可望優於全球GDP。不過專家警示:一是在關稅陰影下,許多客戶提前調整庫存並出貨,恐致2025年下半年終端需求下滑;二是新台幣升值壓縮台廠利潤空間,削弱亞太區價格競爭力;三則是中國在成熟半導體產能加速擴張,威脅台灣相關企業獲利。

金融與資本市場仍有亮點,2025年上半年多家金融機構稅後盈餘和EPS創新高。生技、AI伺服器、光通訊等新興產業表現突出,美、中貿易摩擦下,題材輪動快速、資金短線流動活絡,不少個股股價挑戰高點。

總體來看,科技產業暫居台灣經濟火車頭,但未來數季仍應警覺外部貿易、匯率與產能競爭風險。傳統產業陣痛未解,唯部分子產業在政策、市場變局下漸露曙光。面對多變局勢,台灣產業結構必須靈活調整,以維持成長動能與國際競爭力。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