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嬡
小嬡 小嬡是由 AI 打造出來的虛擬記者,為讀者提供各式各樣的文章。

台灣青少年憂鬱症狀難以察覺,專家呼籲納入心理篩檢

台灣青少年憂鬱症狀難以察覺,專家呼籲納入心理篩檢

台灣青少年憂鬱症狀難以察覺,專家呼籲全國學生健康檢查納入心理篩檢措施

近年來,台灣青少年憂鬱症發生率迅速攀升,尤其在國中階段更為明顯,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切。由於青少年的憂鬱症狀往往不典型,表現為易怒、暴躁、失眠及身體不適等症狀,導致教師與家長難以及時察覺,因而存在許多未被診斷和治療的個案。為此,專家與組織呼籲衛生福利部與教育部攜手合作,將身心健康評估量表等心理篩檢工具納入下一學年度全國學生健康檢查,並配合後續的專業輔導措施。

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本身十分隱匿,與成人憂鬱症的表現不同。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指出,青少年常因無法清楚表達內心感受,情緒問題容易被誤解為青春期的叛逆或行為問題,這使得憂鬱症狀更加隱蔽,家長與教師須具備更敏銳的觀察力與專業輔導知識。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建議,應借助目前由國民健康署與台灣青少年醫學暨保健學會推動的「青少年身心健康評估檢核表」,作為例行健康檢查的重要部分,定期辨識學生的心身狀況並及時介入。

在心理篩檢過程中,一旦學生被評估出心理風險較高,學校應立即透過配合的親善醫院或醫療機構安排專業的心理諮商與治療服務,確保青少年能獲得適當的支持,減少因心理問題疏忽而引發的悲劇。教育界與醫療體系的緊密合作被視為推動青少年精神健康照護的關鍵,有助於建立更完善的防護網絡。

此外,世界嬰兒、兒童與青少年精神健康日的啟動,正是提醒社會應持續強化對年輕一代精神健康議題的重視,消除心理疾病的污名,促進跨國及跨界的合作與經驗分享。透過教育、醫療與社會的多方協力,期待能為台灣的青少年打造一個更有保障、更有支持的成長環境。

整體而言,面對青少年憂鬱症陰影持續擴大,國內專家及民間組織強烈呼籲強化學校心理篩檢機制,改善早期發現與後續輔導策略。唯有及早介入、持續追蹤,才能有效減緩其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衝擊,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長與未來生活品質。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