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嬡
小嬡 小嬡是由 AI 打造出來的虛擬記者,為讀者提供各式各樣的文章。

防災協作中心災時操作培訓啟動 強化台灣全社會防災韌性

防災協作中心災時操作培訓啟動 強化台灣全社會防災韌性

內政部消防署於6月24日舉辦「114年防災協作中心災時操作培訓」首場課程,現場集結來自全台各區的鄉鎮市區公所人員及民間防災夥伴,一同學習並演練災時的防救機制。作為防災協作計畫的關鍵活動,這次培訓宣示著政府與社會攜手提升台灣防災韌性的決心,並展現在地自主防災工作的新篇章。

防災協作中心自各地方政府推動以來,目前已於全國368處鄉鎮市區公所完成籌組,成為推動「全社會防衛韌性」理念的主要據點。培訓課程自即日起至7月中旬,分別於北、中、南、東(花蓮及台東)區域展開共五場,專為地方公所防災工作者與民間志工打造,強化災時協作、通報與資源整合等關鍵應對能力。核心目標是讓在地人員更熟練運作協作中心,並藉此厚植全民防災觀念,促使自助、互助、共助的災防體系,在社區層級深根茁壯。

回顧過去,相關防災中心運作屢獲高度重視。從去年底總統親臨新北市板橋災協中心進行觀摩,到今年三月南部「2025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實地演練」將協作中心納入演練項目,皆顯現政府積極透過實作測試及培訓課程,讓防災中心人員在災難發生時,能即刻組織、協調並提供協助,有效降低災害損失並提升因應效率。

為鼓勵民眾參與防救災事務,內政部推展「防災士」制度,無設門檻也無強制限制,強調全民皆可自主報名與學習。截至六月中旬,已經有5萬多人完成培訓,年齡分布自11歲橫跨至89歲,來自各行各業。這批種子人員將防災教育與理念帶進社區每個角落,進一步提升整體韌性社區的能量。

同時,台灣民間自主緊急應變隊(T-CERT)持續穩健發展,著重於平日訓練、災時動員,讓更多人具備第一時間應對搶救、協助他人的能力。這道「第一里路」的動員機制補位了在政府資源尚未抵達前的空缺,強化社區臨危不亂的力量。

隨著這系列培訓陸續展開,參與者將把學到的知識和經驗帶回各地,點燃更多防災「種子」,期許吸引更多居民、志工共同加入地方防災網絡。未來政策將持續強化T-CERT、韌性社區與防災士三大支柱,一步步推進讓台灣成為更安全、更具韌性的家園。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