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東部劇烈地震群短時連發 全台多縣市有感
台灣東部再現劇烈地震活動,中央氣象署指出,5日晚間從18時09分起短短44分鐘內,發生連續7起地震。其中有2起地震規模超過芮氏5級,分別為18時09分的規模5.5,以及18時53分的規模5.9地震,均為極淺層地震,全台多數地區均明顯有感。
根據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資料,18時09分的規模5.5地震,震央位於花蓮縣政府東南東方約34.9公里,屬於台灣東部海域,震源深度僅6.1公里,震感遍及18縣市。花蓮縣最大震度達4級,宜蘭縣、南投縣則有3級震度。緊接著18時53分發生的規模5.9地震,震央位置相同,深度略深約6.6公里,這波地震影響範圍擴及20縣市,花蓮縣再度達到最大4級震度,宜蘭縣、台中市、南投縣、雲林縣、彰化縣則感受到3級震動。
氣象署專家說明,這次地震群的主因係菲律賓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產生的相對運動。主震為18時53分的規模5.9地震,其餘則屬於前震。連續多起有感地震讓各地民眾人心惶惶,許多人表示「今晚地板一直搖不停」,網路上討論熱烈,有人忙著收拾物品、有人急忙避難,也有許多網友分享警覺自保經驗。
地震預警中心進一步推估,未來三天內仍可能發生規模落在5至5.5的地震,提醒民眾提高警覺。專家強調,極淺層地震容易產生較大震度,尤其花蓮及東部地區感受最為劇烈。由於大範圍搖晃涵蓋台灣北中南多縣市,也引起不少人關心自身及家園安全。
此外,近期台灣正逢梅雨季節,氣象署提醒,地震後山區土壤、岩石容易鬆動,若再遭遇短時強降雨,恐引發土石流等二次災害。相關單位也呼籲山區及丘陵地帶居民注意周邊地形變化,及時規劃避難路線,減少災害風險。
面對連續地震提醒,再度強化「零時應變」的重要性;民眾應注意家中安全,如確保大型家具固定、備妥緊急避難包,平時熟悉緊急集合點。氣象署將持續監控地震發展,並即時發布最新訊息。專家強調,雖然地震活躍多與台灣地質構造有關,但如遇有感地震連發,仍不可掉以輕心,建議民眾持續關注相關預警訊息,並落實自我防護。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