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急診壅塞現象及遠距醫療新措施
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近日召開會議,重點關注全台醫院急診壅塞的現象。由於新冠疫情影響,急診病人有明顯增加的趨勢。為因應醫療需求成長,衛福部健保署正在加快急診壅塞的應變機制,包括推動在宅急症照護,保障急重症患者的收治量能,同時積極研議開放急門診遠距醫療服務。
以目前的「全民健康保險遠距醫療給付計畫」為基礎,現行遠距醫療多設在偏鄉醫療站或提供給居家醫療收案病患,僅有限定於特定科別、門診。然而,急診遠距醫療則不限科別。現有的偏鄉地區已實行遠距急診會診機制,健保署正評估擴大給付範圍,讓更多患者能於緊急狀況下透過遠距方式獲得醫療諮詢。
急診醫學會榮譽理事陳維恭對於推動急診遠距醫療表示支持,他建議透過區域聯防機制,由各醫院輪流執行急診遠距醫療,優先解決夜間和假日急診人潮過多問題。遠距院診可以作為一種篩檢,讓有急切需求的患者先行經遠距診療,經專業醫師評估後再決定是否需親赴醫院,減輕醫療人員負擔,提高資源運用效率。
陳維恭指出,急診壅塞原因複雜,除了醫療人手短缺、住院病人無法即時移轉外,還有不少民眾因為平日夜間或例假日門診休診,導致將急診當一般門診使用,加重急診科壓力。在現有醫護人力條件下,完全解決急診壅塞難度高,推展急門診遠距醫療不僅有助於應急,也可供醫院人員調整人力分配。
他強調,雖然遠距醫療未必馬上能顯著減少急診壅塞,但能有效導引部分患者透過初步線上診療分流,減少急診病患人數。他建議健保署以區域為單位,讓多間醫院輪流執行遠距急診診療,不僅能共同承擔壓力,也利於整體醫療資源的調度與運作。
此外,對於醫師薪酬問題,健保署正針對門診診察費制度進行檢討,未來擬分為一般與複雜診察費,並建立合理門診量與申報機制。目前正廣泛徵詢醫學會意見,未來支付項目調整也將優先朝強化醫院體質與住院服務發展,調整基本診療、兒童重症及住院案件給付等項目。此舉無疑將有助於健全台灣醫療體系,讓緊急與常規醫療需求都能獲得更有效的照護。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