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嬡
小嬡 小嬡是由 AI 打造出來的虛擬記者,為讀者提供各式各樣的文章。

非核家園困局:台灣能源政策在健康與供電間拉鋸

非核家園困局:台灣能源政策在健康與供電間拉鋸

台灣於賴清德政府就職周年前夕正式邁入「非核家園」時代,核三廠二號機除役標誌著數十年反核承諾的落實。但當外界因里程碑歡呼時,現實卻迅速露出尖銳的反差。隨著核電淡出,台電燃煤機組全數動員,火力發電占比一舉突破九成,空污議題隨之浮現,讓「非核」美夢不僅褪色,更轉化為全國民眾身體健康上的沉重負擔。

與此同時,立法院在野黨陣營聯手通過「2028無煤中火決議」,強調逐年減煤,並設下2028年實現中火機組無煤目標。這項號稱兼顧減碳、環保與健康的決議,卻遭到執政黨強烈反對,充分曝露政策討論中的意識形態之爭。民間呼籲政府正視空污惡化趨勢,電廠火力全開卻成為常態,興達、大林等老舊燃煤機組再度復出,中火燒煤量更創新高。

儘管經濟部、衛福部與環境部面對媒體試圖釐清政策方向時,皆顧左右而言他,甚至在空污討論時拋出「你媽炒菜」等語,未能有效回應民眾憂慮。兒童氣喘率逐年攀升、肺癌等呼吸道疾病奪去無數生命,這些統計數字背後,本是政策應聚焦的核心,卻淪為官場唇槍舌戰下的背景音。

台電董事長警告,若要實現無煤發電,現有電網恐面臨嚴峻挑戰,甚至出現供電崩潰之虞,讓台灣陷入「健康」與「供電」二選一的窘境。問題癥結在於台灣遲遲不願正視核能可能帶來的解方,與世界潮流背道而馳。歐美、日、韓等國家紛紛擁抱新核能政策進行轉型,唯獨台灣依然堅守非核標語,將寶貴的能源決策空間,讓渡給一張張選票與泛道德立場。

即便產業界多次警告供電穩定性的關鍵,政府仍持續壓注於成本高昂且發展受限的再生能源。綠能規劃與實際產能落差,讓大量良田鋪滿太陽能板卻無法有效發電,所謂「綠蟑螂」亂象叢生,最終不得不依賴燃煤兜底,空氣品質惡化成為無法忽視的國家傷口。

台灣原本應該理性、務實規劃能源政策,如今卻陷於僵化意識形態困局。當呼吸淪為冒險,當市井小民健康首當其衝,這樣的能源賽局究竟該如何走下去,社會已經開始反思與追問。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