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保健食品關稅高昂 民眾負擔重壓價格難降
台灣保健食品價格高昂,關稅成主要推手,民眾負擔沉重
台灣民眾日常服用的維他命及保健食品價格,長期以來被認為遠高於國際水準,主因是高額關稅所致。近年在台美貿易談判壓力下,政府已開始研議調降保健食品進口關稅,從現行的30%下調至20%。不過,行業專家和民眾紛紛表示,這樣的調幅仍不足以有效降低價格,台灣保健食品的高價問題仍待更積極解決。
以銀寶善存50+女性綜合維他命為例,該產品在美國市場每顆售價約3至4元新台幣,但在台藥房價格卻高達近9元,整瓶價差超過700元。根據統計,台灣市場每年膳食補充劑的消費金額高達1059億元,代購風潮盛行,許多消費者甚至在出國時必定帶回大批保健品以節省費用。
較之國際標準,台灣現行30%的保健食品關稅顯得異常高昂。以美國、韓國及日本的數據為例,美國關稅僅為6.4%、韓國8%、日本14.6%,均遠低於台灣。雖然財政部提出未來五年內分階段將關稅降至20%,但立法院部分議員與業界專家均認為調幅過緩,且稅率仍然過高,無法有效降低市場價格。民進黨立委王世堅直言,即使降至20%,台灣仍是全球高價區,民眾健康權因此遭到犧牲。
醫療專業人士強調,保健食品不僅是營養補充品,更在糖尿病、癌症等患者的輔助療效方面具重要意義。高額關稅讓相關產品價格居高不下,無形中增加了患者與消費者的經濟負擔。此次美國先前針對台灣加徵32%關稅,雖引發兩岸貿易摩擦,卻也成了台灣檢討自身關稅體系的催化劑。專家普遍呼籲政府應迅速推動關稅下調,並擴大涵蓋汽車等其他商品類別,以提高國際競爭力與消費者福利。
消息曝光後,網路論壇PTT討論熱烈,網友大多對川普加徵關稅表示「感謝川普在乎台灣人健康」、「川寶德政」等讚賞,認為此舉促使台灣重視關稅調整。許多人也吐槽台灣保健食品定價過高,「在台買維他命根本是盤仔行為」、「價差足抵機票費用」,反映出民眾對國內市場價格體系的不滿。
然而,部分評論指出,即使關稅調降,若不著手改革通路分銷結構及開放更自由的網購環境,本地價格仍難以回落。批評聲浪認為政府過於偏袒財團利益,未能真正幫助消費者擺脫高價困境,降稅措施成為「便宜了進口商」,而非降低了藥局與終端零售價格。
整體而言,台灣保健食品的高價格問題背後關稅是不可忽視的核心原因,但解決方案需要更綜合的制度調整與市場改革,才能讓普羅大眾真正受惠,享有更合理的健康產品價格。隨著貿易談判持續進行,如何在平衡國內產業與消費者利益間取得良好折衷,將成為台灣接下來亟待面對的重要課題。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