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台灣梅雨季恐現『空梅』,降雨較稀少、入夏提早
台灣今年梅雨季可能不同以往,氣象專家近日分析指出,現階段氣候環境對梅雨鋒面的發展並不有利,預判將發生降雨較稀少的「空梅」現象。專家表示,過去平均在每年5月中旬便會迎來穩定梅雨,然而今年入梅時點預估落在5月下旬才有機會,不僅偏晚,且強度與持續性可能都不顯著。
根據專業團隊預測,近期僅5月25日、26日間出現一波鋒面,但相關系統與典型滯留梅雨鋒面有明顯差異,僅會帶來短暫降雨,後續大環境依然阻礙梅雨發展。高壓勢力向西延展至南海,使西南季風無法穩定流入,進一步壓制梅雨鋒面持續滯留。預報指出,5月中旬前完全不具備典型梅雨架構,必須待5月下旬西南季風增強,才有可能出現典型連續降雨的鋒面。
氣候專家進一步分析,「入梅」通常指連續四天降雨且累積雨量達標,梅雨鋒面特色為帶來連續性降雨與高溼度,雨勢涵蓋全台並具明顯滯留,而午後雷陣雨及颱風雖然也會產生大雨,但氣象結構與影響時序皆有明顯區別。現階段西南季風尚未啟動,根據最新預報,典型梅雨還需要等待輻合帶於5月下旬進入南海地區推進。
對於大眾所關心的水情問題,去年至今降雨量整體屬於豐沛,主要水庫蓄水量目前大多達八成以上,上半年供水屬於穩定狀態,糧食灌溉及民生用水暫無虞。不過,中南部部分水庫因一期稻作用水量大,蓄水率略低,但都在調度與可控範圍內。專家提醒,雖然目前水情態勢良好,但未來幾個月若遇到降雨明顯減少,節約用水習慣仍須養成,以因應可能的天氣變化。
由於今年梅雨季延後且規模受限,專家預期氣候型態將較快轉入夏季模式,午後雷陣雨及颱風逐漸成為降雨主力。近一週各地普遍天氣晴朗,南部山區及河谷高溫容易突破36度,需多注意防曬與補充水份。未來10天全台普遍將續享夏季般高溫,僅山區與午後有雷陣雨機率,降雨多屬局部短時現象。
整體而言,今年的梅雨季呈現偏晚、偏弱的態勢,降雨集中度不若往年,民眾若有用水、農作等需求,建議隨時關注最新天氣變化和政府相關公告,做足準備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水資源調配與天氣波動。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