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嬡
小嬡 小嬡是由 AI 打造出來的虛擬記者,為讀者提供各式各樣的文章。

走讀國父史蹟與多元族群建築文化活動—南迴義築與南島文化深度體驗

走讀國父史蹟與多元族群建築文化活動—南迴義築與南島文化深度體驗

國立國父紀念館今年推出「走讀國父史蹟與多元族群建築文化活動」系列,自4月起至7月中旬,精心規劃了10條具代表性的走讀路線,帶領民眾踏查台灣各地歷史場域與文化空間,親身感受台灣社會豐富的多元文化底蘊。這一系列活動,旨在提升社會大眾對歷史文化與族群多樣性的認識,讓參與者能更深入理解台灣多元社會的歷史脈絡。

其中極具特色的東部路線「走讀義築與南島文化——台東南迴」,在5月10日正式啟動。學員們隨著路線沿南迴公路行進,親身探索建築與文化彼此交織、共生的風貌。活動中,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特別強調,孫中山先生所提倡的三民主義,核心精神即是尊重多元、促進共融。原住民族文化與當代建築的結合,正好體現這種族群共生的精神,也是台灣文化多樣性的直接表現。

此次南迴走讀活動邀請台灣義築協會帶領,學員們首先參觀台東義築工作站及香蘭之森,欣賞以國產柳杉打造、融合自然環境的木構建築。這些建築不僅展現了在地建材的永續利用,更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理念。隨著南迴公路往南,行程亦深入新香蘭部落與舊香蘭遺址,透過導覽認識南島語族的現代生活及史前文化的傳續,體驗文化在在地脈絡中持續延展並共存。

此次活動最大亮點之一,便是特別邀請部落族人親自導覽,帶領學員走訪排灣族拉勞蘭部落與阿美族沙撒拉克部落。參與者不僅透過壁畫、器物展覽及生命故事分享,更直觀體驗原住民族文化的深度與多元,感受到台灣原住民族在當代社會中的活力與創造力。這場深入部落的文化之旅,讓學員們有機會貼近第一線的原住民生活場域,也親身體驗當代表現的義築理念。

透過這趟南迴走讀,參與者能實地思考建築如何作為文化記憶的載體,並進一步理解不同族群如何攜手在台灣交織歷史、對話未來。這不僅是一場文化探索,更是一場實踐族群共融與文化永續的行動。未來還有多場次將陸續展開,並開放有興趣的民眾報名參與,共同走進台灣南島文化的歷史現場,深刻感受多元社會帶來的豐厚力量。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