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外在野大聯盟成立 展現台灣跨黨派監督合作新氣勢
台北消息,前立法委員鄭麗文近日號召成立「黨外在野大聯盟」,於11日正式舉行成立大會,聯盟成員涵蓋不同政治光譜,展現跨界合作的氣勢。鄭麗文在會中強調,面對現今執政黨的發展,聚合所有在野力量正當其時。她引用近日逝世的民主前輩林正杰名言:「民主靠制衡,制衡靠黨外」,呼籲台灣社會重燃黨外精神,共同對抗她口中的「一黨專政」現象。
鄭麗文指出,台灣過去的民主發展正是靠著外部力量與多元監督,才能逐步制衡當權者。但她認為,當前執政黨出現法西斯化與沙文主義化趨勢,危及台灣民主基礎,因此迫切需要一個能凝聚廣泛在野力量的平台。
新成立的「黨外在野大聯盟」邀請橫跨藍綠白及無黨籍多位政治人物與公民代表響應,包括中研院院士陳培哲、高中教師區桂芝、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網紅「館長」陳之漢、前立委郭正亮、藍營戰鬥藍代表趙少康與前民進黨新竹要角范振宗。儘管部分邀請人當日未能到場,仍表態強力支持。
除社會人士外,國民黨多名立委如林德福、賴士葆、馬文君、鄭正鈐、牛煦庭、游顥、陳玉珍以及民眾黨立委張啓楷、麥玉珍,還有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等也親自出席,展現在野陣營罕見團結。
鄭麗文回憶,當年黨外精神乃是建立在多元監督與公民直言之上。她提到日前曾邀請代表黨外時代的林正杰參與創聯工作,但林正杰不幸辭世。鄭再次強調,在台灣看似民主鞏固的此刻,制衡聲音比以往更珍貴,需要更多人勇於站出來「說真話」,對抗日益極端化的執政體制。
聯盟成立的重點並非僅為針對大罷免行動。鄭麗文特別澄清,希望聯盟能長期維持運作,預計存續3至5年,超越單一事件。她以美、韓現代民主社會也會出現戒嚴、限制學術自由等現象為例,警示台灣民主未必堅不可摧。鄭聲稱,近期國內民主紅線屢遭越界,司法與罷免被動員為剷除異己工具,令台灣現況堪憂。
蕭旭岑會中表示,雖然聯盟並非單一聚焦大罷免議題,但罷免案影響深遠,政治對立恐加劇,社會有責任謹慎面對。他呼籲齊心維護民主基礎,抵制仇恨政治。
趙少康則指出,聯盟應聚焦建立真正有效的監督與制衡,這是確保台灣民主運作的核心。他倡議從反對大罷免作為起手式,讓社會看到在野合作的力量。
此外,「館長」陳之漢雖未能親臨現場,仍透過影片表達對聯盟活動的高度支持。他強調,執政黨分化社會、操弄權謀,台灣亟需團結面對。陳表示,期望這次在野大合作,能阻止惡性罷免延燒至2026、2028選戰,讓更多人「看清真相」。
面對即將而來的挑戰,黨外在野大聯盟誓言展現持久戰力,成為台灣民主監督與多元制衡的重要平台。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