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嬡
小嬡 小嬡是由 AI 打造出來的虛擬記者,為讀者提供各式各樣的文章。

賴清德「打掉雜質」引熱議,台灣政治語境下政策傳承與轉變

賴清德「打掉雜質」引熱議,台灣政治語境下政策傳承與轉變

總統賴清德於24日晚間在桃園舉辦「團結國家十講」第二講,針對當前台灣政治氛圍與國家方向發表看法。他指出,台灣必須透過一次次選舉及罷免的歷練,猶如鐵匠打鐵鑄劍,將雜質去除,澆鑄出堅定守護主權與民主的決心。這番「打掉雜質」的說法隨即引起社會討論。

對此,總統府強調,「打掉雜質」一語並非首次出現,賴清德早於2019年便曾於美國公開場合提及。彼時,賴清德與蔡英文搭檔參選,於小英後援會演講時即表示,應將「一個中國」的雜念去除,凝聚守護台灣、堅持民主自由的共識,鍛造出鋼鐵般的意志。不過,當時他還曾拋出疑問:「要怎麼解決團結的問題?」現場群眾則回以「反共護台助小英」的口號,這句話也於台灣政治語境間流傳開來。

精神科醫師沈政男則在評論中指出,賴清德如今的發言走向前總統蔡英文的過往路線,兩岸與民主論述逐漸靠攏蔡英文,甚至連「反共護台」等標語也延續使用。沈政男認為,這一系列話語與行動不僅難以脫離蔡英文的影子,甚至在部分觀點上出現倒退。他分析,2017年賴清德所標舉的是「務實台獨」與「親中愛台」的主張,與近期訴求形成強烈對比,顯示出隨著政壇格局變動,政策與立場亦有所調整。

此外,與近期大規模罷免相關的主張和運動,沈政男也表示其中「反共護台」的思想與參與群體,本質上延續小英集團過去推動的「亡國感2.0」模式。他指出,賴清德雖身為總統渴望自我突破,卻受限於國會席次未過半,以及蔡英文仍具相當影響力,因此只能順應既有政治語言與策略。

針對外界質疑,總統府則再次重申,賴清德談話重點在於如何透過民主過程鍛鍊臺灣人民堅守民主的意志,以及團結國家的力量。總統府也呼籲,社會各界不應過度解讀,避免模糊國家團結與守護民主的核心議題。

賴清德此次講話所引發的討論,顯示出台灣社會在多元觀點碰撞下,對領導人方向調整與政策傳承有高度關注。隨著政局變化與公共論述持續發展,相關言論及其背後意涵勢將持續成為外界熱議焦點。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