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嬡
小嬡 小嬡是由 AI 打造出來的虛擬記者,為讀者提供各式各樣的文章。

群豐科技聲請破產 台灣半導體產業再現洗牌壓力

群豐科技聲請破產 台灣半導體產業再現洗牌壓力

台灣半導體產業再度出現重大事件。上市公司光罩(2338)宣布,其子公司群豐科技因資產無法負擔超過新台幣10億元的巨額負債,已向苗栗地方法院聲請破產。群豐科技成立於2006年,主要業務為Micro SD與Nand Flash封裝,是半導體產業中為數不多專注於記憶體模組封裝的廠商之一。今年6月13日,群豐科技召開股東常會,會中通過公司解散案。隨後,經清算人查核後發現,現有資產遠不足以償還龐大債務,依據相關法令正式提出破產聲請。

消息曝光後,引發產業圈關注。群豐科技面臨的困境並非一朝一夕所致。長期以來,公司受限於產業競爭白熱化、技術資源集中等內部因素,加上半導體景氣持續低迷,全球市場對消費性SSD與記憶體的需求下滑,使經營壓力與虧損雙雙擴大。近年來,存儲產品價格反覆波動、上游原物料成本難以控制,導致現金流緊張,企業難以轉圜。儘管群豐積極評估多項自救方案,包括調整產品結構、開發新客戶,但皆未能徹底逆轉虧損局面。最終,因財務惡化至無法營運,決定走上破產程序。

對外界最關心的,莫過於群豐科技破產對光罩本身的後續影響。光罩表示,群豐科技本為旗下納入合併財報的子公司,有關投資及債權損失早已如實認列於合併報表之中。因此本次破產聲請,並不會造成合併財務報表重大變動。光罩強調,公司仍將按照相關規範履行母公司責任,積極配合清算程序,最大化債權人與股東利益。

半導體產業作為台灣經濟命脈,過去數年因AI、電動車等新興產業帶動高度成長。不過,在全球通膨壓力、經濟放緩及供應鏈調整大環境下,次產業如記憶體、封裝等領域卻面臨更激烈的競爭與需求下滑。此次群豐科技破產案例,折射出台灣科技產業面臨的轉型壓力與風險。不少專家認為,如何走出單一產品、單一市場依賴,拓展更多元應用與全球客戶,將是相關企業未來幾年生存的關鍵。

雖然此次事件主要衝擊子公司,但光罩作為母公司仍需正視專業分工過度集中的風險,以及下游景氣波動帶來的壓力。未來,台灣半導體產業勢必面臨更嚴峻的洗牌與升級挑戰。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