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協撤銷葉伊恬參賽資格風波
台灣桌球界近日陷入一場風波,起因是一名年僅17歲的新星葉伊恬,原本獲邀參加7月的WTT美國大滿貫賽,卻因桌球協會以“黃金計畫選手不得缺席國家隊賽事”為由,強硬撤銷其參賽資格。即使葉伊恬之後願意兼顧亞青賽,仍未獲協會放行。此舉點燃社會輿論,許多體育界人士與選手公開質疑協會管理不當,將問題焦點推升至檯面。
體育署署長鄭世忠在立法院接受媒體訪問時,罕見直接點名桌球協會副理事長楊正雄,認為他必須為這次事件負起責任。鄭世忠直言,楊正雄掌權桌球協會超過30年,桌壇制度卻未見明顯進步,反倒爭議不斷。楊正雄過去曾多次建議不適任人士擔任國家隊教練,國際賽事推動亦未見積極作為,“希望楊副理事長能認真思考協會的未來方向。”
不過,楊正雄則回應,自己始終“尊重制度”,並強調如果制度不合時宜也能修改,但不宜隨意變動,以免傷及同仁士氣。他也提到,國家雖有黃金計畫補助選手,但既然領受補助,理應以國家賽事為優先,否則對未獲補助選手不公。
隨著事件延燒,楊正雄的背景再度成為熱議焦點。他本人是桌球選手出身,1966年起連續四年當選國手,退役後轉任教練,培育出無數優秀桌球選手,包括協助名將陳靜於1996年奧運摘下銀牌。2014年他更獲體育署頒發“最佳教練獎”,在桌壇聲望甚高。然而這次事件讓外界重新檢視其長年把持協會之現狀。
葉伊恬資格被撤事件,讓桌球協會體制失衡的老問題再浮上檯面。多方質疑其規定過於僵化,已無法與國際接軌,阻礙年輕選手提升與榮耀國際的機會。包括違反海外頂尖賽事與國內賽事衝突時的彈性協調,以及對未來運動人才發展的不良影響,均成社會討論焦點。專家學者呼籲,體育組織必須檢討選訓體系,平衡制度堅持與選手實際需求。
目前協會與體育署之間歧見未明顯化解,葉伊恬事件何時能給出令人信服的交代,外界持續關注。而事件也反映出台灣運動圈擺脫傳統體制、與時俱進的迫切需求。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