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推動「歷史文化場域經理平台」促進歷史老屋永續保存
台南市政府近日宣布將推動成立“歷史文化場域經理平台”,旨在透過制度創新來深化文化治理,促進歷史老屋的保存與歷史街區的永續發展。該平台預計在近期推出相關法規,並藉由舉辦公開公聽會,廣泛徵集民意與建言,進一步完善此一重要措施。
台南市作為全台擁有豐富歷史資源的城市,被譽為台灣的文化寶庫。根據調查,市內現存超過九萬棟持有屋齡50年以上的古老建築,數量之多在全台居於領先地位。自2012年施行“台南市歷史街區振興自治條例”以來,市府不斷努力推動老街區的活化與私有老屋的保存工作,彰顯其深厚的文化傳承決心。
然而,在推動歷史建築保存與活化的過程中,仍面臨多重挑戰。包括都市發展帶來的壓力,資源分散以及現行制度彈性不足,讓老屋經營與保存的難度加大。此外,相關人力與專業資源的匱乏,也讓保育工作陷入瓶頸。這些問題不僅限制了台南城市歷史文化的傳承,也影響到整體文化資產的永續經營。
為了解決這些困難,台南市政府文化局提出一個創新的方案——設立一個具有公法人身分的“歷史文化場域經理平台”。這一平台將扮演一個專業化、中央集權的管理角色,協助推動歷史建築的整體規劃與經營。透過法律制度的保障,平台能有效整合資源,招募跨領域的專業人才,提供專業建議與支援,並且賦予一定的營運自主權,使管理更加靈活且具彈性。
此外,文化局同時也宣布將推動相關“自治條例”的制定,以正式化平台的設立與運作,並確保其在行政與法律上具有明確地位。這樣的制度設計不僅能促進政府在歷史文化資產管理上的監督與公共利益保障,也能吸引更多專業人才的加入,進一步帶動文化資源的整合與再生。
為了促進民眾參與與公共討論,文化局規劃在近期舉辦兩場公聽會。第一場將於9日下午2時在永華市政中心的東哲廳舉行,第二場則安排在10日上午10時於新營文化中心的演講室。這些公聽會旨在讓市民、文化專家、歷史學者及相關團體都能踴躍提出意見與建議,共同塑造台南的歷史文化政策。
參與這些公聽會的民眾可於會議前三日完成線上報名,確保自己的聲音能被聽見。地方政府希望透過公開討論,建立一個政府與民眾合作的良好平台,讓台南的歷史文化資產能在新制度下持續繁榮並達到永續發展。
整體而言,台南市的這一措施反映出一個城市在面對現代都市化進程中,如何善用制度創新來保護文化遺產,並同時促進經濟與文化的融合。未來,隨著“歷史文化場域經理平台”的建立,台南有望在保持歷史風貌的同時,開創出一條充滿活力與持續性的文化保存之路。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