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推動「百大文化基地」串聯全台文化能量
文化部於今日行政院會中報告「百大文化基地」政策進展。自由作家出身、具有豐富民間經驗的文化部長李遠主政後,首次提出「文化基地」構想,目標在於整合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過去幾年於社區營造、地方創生及前瞻基礎建設所投入的各項資源,並結合民間自發推動的文化行動,將台灣各地獨有的文化脈動轉化為全民共享的能量和具體成果。
歷時一年的規劃與徵選後,首屆「百大文化基地」於全台1026個候選名單中選出110個基地,分布於全國,肩負推動「日日都是文化日,人人都是文化人」的政策理念。本屆徵選自去年12月展開,結合中央與地方政府及民間共同協力模式,候選基地來自民間自主報名、各縣市和部會推薦,以及評審委員意見。專業評審團由21位來自各文化領域的專家學者組成,最終篩選出共110個基地入列。
每屆「百大文化基地」計畫為期兩年,基地類型橫跨文創聚落及工藝、藝文展演、獨立書店、地方文化館、社區營造、古蹟維護、影視產業等七大類型。為強化區域特色,政策特別呼應國發會六大區域發展旗艦計畫,劃分出台灣六大文化主題區:北北基宜「淡蘭新都」、桃竹竹苗「浪漫智城」、中彰投雲「濁水沃土」、嘉嘉南高屏「南國創域」、花東「黑潮原鄉」、以及連金澎「鯤洋跳島」。這些區域主題將在地理、生態、文化歷史條件下,彰顯台灣文化多樣性。
今年五月,文化部集結110個基地授證,73個團隊以市集型態對外呈現,並攜手各地政府設計83條具地方文化特色的主題旅遊路線,目前仍持續擴增中。政策強調,跨部會協作是永續推動的核心,包括與國科會科技計畫「進擊100」協作案、環境部環境教育認證、教育部青年壯遊與戶外教育推廣、客委會台三線藝術季與客庄小旅行、農業部農村再生、國發會的地方創生等,都陸續納入資源整合與宣傳推廣體系。
「百大文化基地」不只是文化場館,更是社區能量與創意匯聚的核心,目標在於讓文化成為台灣各地生活的日常坐標,串聯國內外旅客、在地居民以及新世代參與文化的契機,進一步擦亮台灣多元而深厚的文化面貌。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