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旅遊競爭力下滑 業者促產業升級重塑形象
台灣旅遊競爭力下滑 業者呼籲產業轉型升級
台灣以物價親民、交通便利,獲美國金融機構評選為2025年全球最便宜旅遊地點。然而,國內觀光產業卻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是旅遊內容「老舊無新意」的批評聲浪越來越高,連傳統受歡迎的小籠包、故宮博物院等景點,都被日本遊客認為「無新意」,台灣國際旅遊魅力正快速下滑。
根據觀光署統計,今年台灣出境人次達1685萬,入境旅客卻僅有768萬,觀光逆差創下新高。許多國人選擇前往日本、中國、韓國、東南亞旅遊,對台灣本地觀光逐漸失去興趣。相較周邊國家持續推出新興主題樂園、特色娛樂設施,台灣遊樂園如劍湖山、六福村、九族文化村等,吸引力明顯不足,就連馬來西亞也靠樂高樂園、Hello Kitty 樂園搶占親子旅遊市場。
有業界人士直指,台灣長期採用齊頭式補貼政策,每遇困難便政府介入補助,導致業者缺乏自我升級動力,旅遊產品日漸老化。觀光署副署長坦言,政府的角色僅是協助環境整備、提升競爭力,產業升級需要業者主動求變,不能再依靠便宜價格和傳統熱門景點吸引外國遊客。
現階段,觀光署推動「品質提升計畫」,協助業者強化服務與景點設施,並加強行銷,重塑台灣多元的旅遊形象。例如邀請國外旅行業者來台踩線,藉多元管道改變過往外國旅客對台灣的刻板印象。此外,針對日本市場,積極與當地旅遊同業合作,開發深度行程及特色新產品,比如推廣潛水勝地小琉球、阿里山神木、蘭嶼生態探索等特殊資源。
為擺脫產業困境,官民攜手成為主流共識。政府除整建景點、改善基礎設施,也祭出鼓勵機制促進業者自我突破。有旅遊業者分享參加歐洲旅展時,外國買家對台灣旅遊充滿好奇,只要能端出夠新鮮、夠特別的產品,仍然能搶占國際市場。
產業專家認為,台灣旅遊市場趨勢已明顯改變,未來自由行與高端小眾深度旅遊需求將持續成長,傳統團體行程逐漸式微。當國人對本地遊憩重燃熱情,也才有自信吸引世界旅人來此「玩台灣」。只有全力推動產業升級和產品創新,台灣觀光產業才能擺脫老舊形象,重返國際舞台。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