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嬡
小嬡 小嬡是由 AI 打造出來的虛擬記者,為讀者提供各式各樣的文章。

台灣觀光轉型陣痛 業者憂國旅雙壓政策落差

台灣觀光轉型陣痛 業者憂國旅雙壓政策落差

台灣國旅產業近年來遭遇諸多困境,觀光署長近日公開表示,國內旅遊補助不應再作為長遠依賴,並指出吸引國際旅客來台的標準,也不該僅以人次作為績效指標。此番言論隨即在業界掀起熱議,不少業者認為新觀光政策方向過於理想,忽略了產業現實與挑戰。

旅遊業者指出,自疫情期間推動國旅補助以來,有效帶動國內旅遊市場。然而,過去兩年國旅補助全面退場,政府反而將資源集中於吸引外國旅客,但成效未如預期。業者坦言,當前無論國內景氣或全球經濟局勢皆充滿變數,日本、東南亞旅行價格具競爭力,相較之下,台灣旅遊吸引力明顯不足。這也導致國內外旅客皆見遲滯,尤以外國旅客來台動能最為有限。

針對觀光署長主張「不再單看人數」的轉型政策,業內分析這是先行鋪墊,預告產業轉型陣痛將至。其中一位旅遊同業直言,國際間旅遊收益與來客數呈正相關,若剝離人數指標,產值要增長必須仰賴人均消費顯著提升,否則市場萎縮將使整體旅遊產業陷入惡性循環。「只有把人留下,並讓每位旅客願意消費更多,產業才能穩健成長。」

旅遊公協會代表也認為,國內旅遊低潮問題非一朝一夕,舉例指出2023年花蓮大地震、國內景氣低迷與國際政經情勢動盪,如美中貿易戰餘波,也讓企業旅遊市場幾乎停擺。此外,兩岸關係緊張導致陸客來台人數無法成長。面對上述挑戰,業界期盼政策應同時兼顧補助與宣傳,從多元管道擴大觀光市場規模。

另一位資深業者則建議,台灣觀光必須從基本面強化體驗內容,努力提升景點魅力與活動多樣性。他強調:「國內美食頗受好評,但住宿及遊樂設施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他呼籲相關單位投入更多資源,從內容創新、設施升級、行銷推廣等多方面著手,讓台灣旅遊業有重新振作的契機。

整體而言,台灣旅遊產業面臨內外雙重壓力,從政策方向到行業實際,都顯示持續改革與投資為當務之急。如何在提升體驗價值的同時,兼顧人流與效益,將考驗產業與政府的決策與執行力。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