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大學分發缺額揭示人社領域挑戰
2025年大學申請入學分發結果揭曉後,甄選會資料顯示,全台今年整體招生名額使用率達83.88%,留下8196個缺額。台灣大學雖開出1803個申請入學名額,最終錄取1630人,出現173個缺額。其中,以政治系缺額最多,共22個,且多數集中在文法商管領域。這一結果揭示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招生面臨的挑戰,也帶來一連串關於未來職涯及大學生選系心態的討論。
台大註冊組指出,政治系的缺額主要出現在政治理論組與公共行政組,各11名,國際關係組則無缺額。而相較之下,社工系、哲學系與法律系亦有部分缺額,工商管理學系也出現8個缺額。負責招生的相關人士分析,政治系及法律系開放考生於系內三組自由報考,因此出現「系內競爭」現象,造成名額分散未完全填補。此外,隨著「重理工輕人文」現象加劇,文法商管科系缺額較多,理工與醫農相關科系情況相對較好。
不少學生與家長擔憂人文社會科學科系畢業後出路狹窄、薪資偏低。然而政大與東海等政治系主管強調,這些觀念並不全面。根據東海針對政治系畢業生調查,工作十年後其中位月薪可達7萬元,部分更可超過20萬元甚至50萬元。大部分畢業生分布於國考、公職、媒體、民調公司、行銷、企業、科技、智庫等多元職涯路徑,並非外界誤解的「只能從政」。實際上,約半數政治系畢業生投身商業領域,其溝通、分析、輿論評估的能力獲企業高度重視。
政治相關學者直言,政治幕僚等政治實務工作確實薪資不高、工時長,社會大眾對政治系「只為從政」的誤解來自職場現實狹化,但同時也有人憑熱情與使命感投身此路,尋求影響力。許多政治系畢業生選擇跨領域發展,如轉考法律、投入媒體、公共政策分析、數據研究、創業公關等,體現政治學教育重視問題分析、邏輯論述、溝通組織等本質能力。
「政治其實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關,無論是家庭、職場抑或社會運作,本質上都是資源與權力的分配。」多位教授認為,未來職場不僅看專業,更重視學習力、適應力、人際經營,這正是政治系不可取代的價值。人脈與視野,也讓畢業生活躍於政界、企業與媒體之間。相較於過去「只重理工」的價值觀,教育現場呼籲,興趣及能力仍應為選科系最重要的考量,真正的成功來自熱忱與持續精進,而非單一領域的選擇或起薪高低。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