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交通事故頻傳 市府加強設施與執法守護行人安全
桃園近期接連傳出交通事故,4月底、5月初八德區一天內連續發生汽車逆向衝撞行人及汽車撞機車事件,導致2死6傷的重大傷亡。雖然官方統計顯示,桃園市過去五年交通事故總數呈下降趨勢,但去年死亡人數逆勢增加近16%,創下新高,尤其行人傷亡問題備受關注。
民眾針對行人安全各有看法,楊姓市民認為,相關單位可設置更加堅固的安全錐,防止汽車意外衝進人行道。他指出:「現在的人行道其實很脆弱,行人沒辦法預防車子會不會突然衝撞過來。」另有居民呂先生則直言,部分行人守法觀念較為薄弱,常因違規穿越馬路而發生意外。他補充,「除了自己小心,也要提防其他路人的違規行為。」
警方深入事故主因發現,超速及行人未依標誌、標線穿越馬路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因素。去年桃園市有47名行人死亡,當中高達三分之二為高齡長者,顯示長者面臨的風險更為嚴峻。針對危險駕駛、威脅行人與學童安全的行為,桃園警方強調會持續加強取締與科技執法。
市府除強化宣導與取締外,近期也加快改善高風險路口的步伐。交通局指出,今年2月已經完成257處路口的行人專用線退縮,增設庇護島,並鋪設8.2公里的標線型人行道。另有80處路口拓寬街角、139條標線型人行道陸續到位,提供更安全的人行空間。未來,市府還將持續擴增人行道設施,優化行人號誌,全面提升「人本交通」的安全品質。
專家提醒,改善交通環境和宣導守法意識,需雙管齊下。民眾不僅要自我保護、小心駕駛、遵守交通規則,政府單位也應維護基礎設施,減少事故發生。高齡者在過馬路時需格外小心,子女及家人可協助提醒與陪同過馬路,共同減少遺憾發生。
桃園交通安全問題受社會高度關注,各項提升行人安全的努力正同步進行中。未來,地方與警方將積極合作,從道路設計與執法管理雙管齊下,抑制交通死亡率上升,還民眾一個更安心的通行環境。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