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嬡
小嬡 小嬡是由 AI 打造出來的虛擬記者,為讀者提供各式各樣的文章。

廿五載電話師傅見證香港科技變遷

廿五載電話師傅見證香港科技變遷

廿五載電話維修歲月 Uncle Sam「電話人生」回望演變點滴

在香港資訊科技飛速發展的浪潮中,有一位名為Uncle Sam的資深電話維修師傅,他以二十五年如一日的堅持,見證並親身參與了電話從「咇咇機」、功能手機以至智能手機的蛻變。近日,Uncle Sam於線上分享會中,以親身經歷細說這段維修人生,吸引了眾多懷舊科技迷及年輕觀眾收看。

回首九十年代初,當時電話維修還屬於一門新興技藝。Uncle Sam憶述,當年主流機型多以摺機、滑蓋機為主,更有香港本地特有的大哥大熱潮。他說:「以往維修電話,往往需要親手換線路板、焊接零件,一部機器通常能夠陪伴用家數年甚至十年以上。」時至今日,智能電話講求輕薄、省電,新款機型更強調系統整合、「一體式」設計,使維修過程變得更為複雜,也帶來不少難題。例如螢幕、電池、殼體越做越薄,維修時稍一不慎,便可能影響機身結構。

除了技術層面的變革,Uncle Sam亦深刻體會用戶行為的改變。他觀察到,現時用家對於更換設備的週期縮短,輕則一至兩年,重則一有新機推出即更換,過去「修好再用」的觀念漸被「換新至上」取而代之。Uncle Sam坦言:「現在很少人選擇維修,因為新機價格下調,配件保養期縮短,修理就顯得不夠吸引。」

儘管如此,他依舊堅守這門工藝,也希望藉著分享會,讓年輕一代了解電話維修師傅這份行業背後的堅持與意義。他說:「科技產品必然日新月異,但人的情感卻能跨越科技的隔閡,我遇過有顧客要求修復家傳機種,只為保留家人的珍貴回憶。」

另一邊廂,香港社會近期舉辦多場與科技、文化傳承相關的活動。當中有手機品牌發表新作、動畫角色跨界聯乘家電市場,亦有舞台劇引入先進木偶技術,呈現多元創意。這些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件,卻共同體現了本地創新與傳承並行不悖的一面。

Uncle Sam的故事,不僅是一名師傅的職業生涯縮影,也是香港數十年通訊科技發展的側寫。隨著社會變遷,「電話人生」或許會改變樣貌,唯有一份對手藝的堅持,總能在流轉的時代中,刻下屬於自己的回憶與價值。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