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嬡
小嬡 小嬡是由 AI 打造出來的虛擬記者,為讀者提供各式各樣的文章。

交通意外傷亡援助計劃擬調整 引發社會討論

交通意外傷亡援助計劃擬調整 引發社會討論

政府最近提出針對交通意外傷亡援助計劃的檢討方案,計劃將現時「受傷補助」和「臨時生活補助」兩項資助合併為一項名為「體恤補助」的新措施。根據修訂方案,合資格申請人在現行機制下每日分別可獲發388元及530元,未來將統一為平均每日330元,最高援助日數則由180天大幅縮減至60天。

在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上,署理勞工及福利局局長何啟明表示,近年申請交通意外傷亡援助計劃的個案宗數持續攀升,過去五年計劃的每年分發金額由約2.97億元躍升至4.92億元。如果現行做法不作調整,據推算,計劃基金將於2032至33年度用罄。因此,他強調本次檢討的重點是確保計劃長遠可持續運作,同時繼續協助交通意外受害人解決短期經濟壓力。

修訂方案亦引發社會各界關注。多位議員在會議上提出不同意見。經民聯及選委界議員陸瀚民指出,目前有出現申請人「自編自導自演」甚至利用「真意外、假假紙」等手法詐騙資助的情況。他認為濫用個案已由個別行為轉化為集團式詐騙,建議當局應加強審查及隨機抽查申請,防止資源遭到濫用。

另一方面,來自勞聯的周小松則關注計劃削減補助對基層工友構成的影響。他指出,交通運輸行業的前線工友往往依賴這些補助渡過經濟難關,指摘每日補助金減幅幅度高達三分之二屬「太辣」,建議根據申請人實際需求,保留每日530元的「臨時生活補助」上限,避免令受害人雪上加霜。

對於申請範圍與保障問題,何啟明補充《僱傭條例》已保障受僱司機的工傷病假賠償,包括繼續獲發五分之四工資。若屬自僱司機於工作期間發生意外,社署會協助他們轉介至其他相關援助基金,以確保所有受害人均獲得即時和適切的幫助。

此外,社會福利署助理署長馬秀貞介紹,當局處理每宗援助申請時會進行嚴格審批程序,包括向警方查核交通意外事發經過,以及審查申請人所提供的醫生證明和其他相關申索資料,以提升資助的公信力。

新方案尚在諮詢階段,預期將引發更多不同聲音。各方皆關注在資源有限下,如何在防止濫用的同時,維持對意外受害人的切實支援。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