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熱帶擾動活躍 颱風生成機率提升,台灣近期維持高溫午後雷陣雨
日本南方海域近期發展出的熱帶性低氣壓95W正持續增強,最新觀測顯示,24小時內極可能形成今年第二號颱風「聖帕」。這波熱帶系統目前正朝西北方向緩緩移動,路徑偏向日本且遠離台灣,預計未來對台造成影響的機率極低。專家指出,根據最新氣象模式模擬,該熱帶性低氣壓在逼近日本後,將朝東北方向迴轉減弱並遠離陸地。
此外,關島附近海域也觀察到另一個熱帶擾動發展中,至6月30日形成輕颱的可能性約為30%,但受位置偏遠影響,預料未來十天內也難以干擾台灣天氣。近期共觀測到兩處擾動:一為關島北方海面,預計六天內轉為輕度颱風的機率高達40%;另一處在關島鄰近海域,發展速度尚屬溫和。專家強調,兩系統短期內均未構成台灣威脅。
氣象署也同步發布,剛生成的熱帶性低氣壓TD03位於硫磺島附近,同樣有機會增強為「聖帕」颱風,而其預測路徑亦朝日本推進,對台灣天氣無直接影響。不過,今年至今僅有一個已命名的颱風形成,隨著即將邁入颱風季,未來幾週海面環境更利於熱帶擾動或颱風發展。
台灣進入6月底後,天氣型態轉為典型夏季型——高溫悶熱和午後易有雷陣雨,且局部地區、特別是中部以北及東北部山區,偶有短時強降雨發生。由於太平洋高壓勢力籠罩,帶來炎熱天氣,同時隨熱帶擾動感應,水氣漸增,未來一週降雨機率也逐步提高,天氣變化值得關注。
專家進一步預測,6月29日至7月5日,整體環境將更利於颱風生成,不排除雙颱同時生成的可能性。儘管目前所有熱帶系統活動距離台灣尚遠,未來十天無明顯颱風侵台徵兆,但氣象單位提醒,海溫升高與大氣環流變化,仍需密切觀察相關動向,天氣變化需多加留意。
總體而言,目前西太平洋、特別是日本南方與關島周邊海域熱帶擾動活躍,颱風生成機率顯著提升,但台灣短期內仍屬高溫午後雷陣雨型態,颱風進逼的可能性極低。未來數日如有氣象變化,建議持續關注最新預報,做好防範強降雨與午後劇烈天氣的準備。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