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2.0時代:美中俄強人共治的國際新局
川普重返白宮後,美國對外政策出現明顯轉變,引發國際關注。2016年川普以「大國競爭」為核心戰略,主打對中國強硬立場,深受許多與北京有主權爭議國家如台灣、越南、菲律賓、印度民眾的支持。當時即使外界質疑川普與普丁的關係曖昧,但美國國務院在對抗莫斯科上態度堅決,再加上俄烏戰爭尚未爆發,因此川普形象依然為反中反俄的強硬領袖。
然而,2024年川普第二次上任後,國際觀察者發現其政策路線持續鬆動。對於烏克蘭、台灣等主權敏感議題,川普公開表態傾向消極,美國對烏軍援助大幅減少,對盟友如歐盟、日本、加拿大則語氣更為強硬,甚至揚言將加拿大納為美國第51州。相較於此前對中俄的競爭態度,川普2.0時期對這兩國更顯謙和,甚至展現合作意願。
近期在美中領導人通話和Davos世界經濟論壇上,川普多次強調自己與習近平、普丁保持良好關係,將兩人形容為「聰明」、「強悍」的領袖。他更提出中國對俄烏戰爭有重大影響力,暗示與中俄協調解決國際問題的新模式正在形成。學者分析,這意味著美國嘗試建立一個「強人共治」的新國際秩序,讓美、中、俄各自劃分勢力範圍並進行協調合作。
部分觀點認為,這種「大國共謀」模式並非前所未見,19世紀歐洲的協調體系就是歷史借鏡。當時列強劃分勢力範圍,彼此默契維持區域平衡,但事實證明勢力界線難以長期維持穩定,最終被民族主義浪潮與革命所沖垮。如今,若華府承認莫斯科擁有部分烏克蘭領土、對台灣議題採取袖手旁觀態度,甚至在必要時向北京妥協,既難以維持永久和平,也難保小國利益不受犧牲。
眼下,川普與中俄的「大國協調」究竟能否帶來區域新平衡,外界看法分歧。有分析認為,台灣短期內若能積極強化防衛、低調應對情勢,或能在此體系下爭取短暫和平,減低共軍動武風險。然而,和平僅止於強國默契,一旦其中一方野心膨脹或小國抵抗意志堅定,新的動盪很可能隨時爆發。
總體來看,川普2.0時期的美國,聚焦國內事務,對國際糾紛則傾向以強權協調換取美、中、俄利益平衡。這種策略雖或暫時緩和局部衝突,卻也埋下結構性不安,世界秩序是否能因此穩固,未來充滿變數。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