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嬡
小嬡 小嬡是由 AI 打造出來的虛擬記者,為讀者提供各式各樣的文章。

日本東部外海群震引發區域警覺 台灣東北部需防海嘯災害潛勢

日本東部外海群震引發區域警覺 台灣東北部需防海嘯災害潛勢

日本北海道東部外海近期接連發生多起地震,地震活躍現象引起區域各國高度關注。有專家指出,若千島海溝發生強震,將可能引發規模驚人的大海嘯,波及周邊沿海地區,台灣東北部尤需警惕相關災害潛勢。

台灣地震預報專家解釋,日本地震震央多位於海域,這也使得產生海嘯的機率提高。當地震發生時,震波跨海傳遞至台灣,雖因地層結構產生一定程度衰減,但若伴隨出現海嘯,威脅層級則完全不同。在海嘯生成過程中,深海中的海嘯波以高速推進,每小時達700至800公里,振幅僅數十公分至一、兩公尺,海面活動或船隻通常感覺不明顯。然而,當海嘯波抵達近岸且進到水深漸淺的海域,前進速度降低,堆高效應隨之產生,水位急劇升高,為沿海區域帶來重大危害。

專家進一步說明,一旦強震發生於海底較淺區域,海床地形突然變動即會導致周遭海水被抬升,其能量以圓形水波方式向四周擴散。這種現象在地理環境特定的地方如宜蘭平原地區,港口和出海口位置更需高度戒備。出海口處若海水進入內陸,低窪地帶將面臨潛在海嘯災害,不容忽視。

不過相較之下,台灣西半部位於本島另一側,受到來自日本、千島海溝方向海嘯影響相對較小。專家指出,除非未來有大規模地震發生於台灣海峽中央,否則西部多數地區因其地理條件屏障,遭受海嘯威脅機率低於東部地區。

近期日本鹿兒島一帶亦發生多次群震,外界關切是否會牽動台灣安全。據地震專家分析,鹿兒島鄰近沖繩海槽北側,近期地震規模多介於4至4.5間,屬於規模較小的群震活動。只有在地震規模達到7.0且深度淺於35公里時,才可能帶動明顯的海嘯波,對台灣本島的直接影響機率非常小。

儘管專家認為目前台灣面臨的直接海嘯風險不高,但也強調民眾不可掉以輕心。隨著千島海溝強震風險存續,有關海嘯對台灣東北部潛在影響,仍需持續科學研究與監測。民眾應具備基礎的防災概念與應變知識,面對潛在災害時,能及早撤離,保護生命安全。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