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26型巡防艦換裝計畫:艱難的現代化之路
英國26型巡防艦換裝計畫:艱難的現代化之路
近期,英國皇家海軍新型26型巡防艦「格拉斯哥號」(HMS Glasgow)在格拉斯哥的斯考士頓(Scotstoun)造船廠舉行命名下水儀式,標誌著英國海軍現代化的重要里程碑。然而,這艘被視為「環球戰鬥艦」的先鋒,卻也是一連串預算限制與規劃變動下艱苦產物的寫照。
26型巡防艦原被設計用來逐步取代13艘23型巡防艦,採取「新退舊補」的方式維持皇家海軍必要戰力。理論上,該型艦以靈活的模組化設計,結合反潛、防空與通用三種架構,能滿足多元任務需求。不僅如此,英國還希望能仿效歐洲多用途巡防艦(FREMM)的成功模式,把單一設計推向國際市場,促成協同生產和出口,進而壓低成本。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自冷戰結束以來,英國政府軍費預算遞減,在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後,海軍艦隊更新計畫嚴重受阻。伴隨財政審查,26型艦建造計畫一再縮編,最終僅保留8艘反潛型,而預定的5艘通用型則以造價更低的31型巡防艦取代。這種「做多一點,花少一點」的思維,在軍港內外激起不少爭議。
26型巡防艦具備大型多任務艙室,與機庫、直升機甲板串聯,可部署無人載具、支援特種作戰,但換來的是火力配置必須妥協,部分艦載武器空間受限。英國原打算開發多種模組但遭遇經費窘境,理念再創新,技術再先進,最終都繫於「有多少錢做多少事」的窠臼裡。
新艦設計亦吸引英聯邦國家關注。加拿大和澳洲最新艦隊便採用與英版26型巡防艦相似架構,並根據自身需求增強防空、感測能力。加拿大除採用SPY-7相控陣雷達,末批艦更逐步往驅逐艦級進化。澳洲則安裝自製CEA FAR-2雷達,提供卓越中程防空效果。這些合作除了印證26型優異設計,也為英國造艦技術開拓出口商機,構成國際間競逐新一代戰艦的獨特景色。
隨經濟壓力持續,英國海軍新艦建造期限一拖再拖,31型甚至32型護衛艦計畫也出現預算縮減、需求模糊乃至難產危機。從「未來水面作戰艦」到「環球戰鬥艦」,英國努力在軍費、技術與國防需求之間勉力平衡。總歸一句:現代化艦隊背後,是白花花真金白銀的較量,沒錢萬事休談,這是再怎麼亮麗也無法遮掩的現實。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