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颱『蝴蝶』有望生成,本週台灣天氣將迎明顯變化
今年首颱「蝴蝶」有望生成,南海熱帶擾動持續發展,台灣本週天氣將受到影響
隨著夏季步入高峰,颱風季節也正式揭開序幕。今年首個颱風「蝴蝶」的生成備受關注。根據最新氣象觀測,南海與菲律賓東方外海目前分別有兩個熱帶擾動活動中,其中南海的擾動發展狀況較為迅速且明顯,預計未來數日內有較高機會整合後增強為熱帶性低氣壓,甚至進一步發展為颱風。
各國氣象模式顯示不同發展情境。歐洲數值模式(ECMWF)認為南海擾動發展較緩慢,需數日時間完成結構整合,而美國模式(GFS)則預測系統將在未來一兩日快速發展。專家指出,熱帶系統目前正隨著西南季風進入南海,持續鞏固增強的趨勢十分明顯;經過整合後,主中心預期將自菲律賓西側進入南海,路徑大致偏北移動,未來可能接近中國大陸華南地區甚至海南島。
台灣雖位於熱帶系統主要路徑之外,但受其外圍環流帶來的西南風影響,水氣將逐步增加,降雨機率明顯提升。根據中央氣象單位預報,自10日起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將出現局部短暫陣雨,11日環境主導風向為偏東南或偏東風,各地午後山區及南部地區也有機會出現短暫雷陣雨。隨著系統逐漸靠近,12日至13日低壓將更接近台灣,預計東部及南部地區降雨情形加劇,周四至周六全台劇烈降雨的可能性提升。
未來幾天,兩個熱帶系統有可能在南海整合成單一中心,形成颱風蝴蝶。雖然部分動態還存在變數,包括低壓整合時機、增強速度和後續路徑,但氣象專家普遍認為,11日到12日期間是今年首颱生成的最有利時機。屆時,是否達到颱風等級以及對台灣的間接威脅,則需根據實際整合與發展狀況再作評估。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熱帶系統未正式達颱風等級,其帶來的大量水氣也足以讓台灣感受到明顯的天氣變化。全台各地民眾須密切關注天氣預報,山區與南部地區則需防範午後強降雨或短時大雨風險。專家建議,進入颱風季節,應提早檢查防颱準備,並規劃戶外活動彈性安排,以降低因天候變化造成的不便。
未來幾天,颱風蝴蝶是否能順利誕生,其形成強度及路徑均值得進一步觀察。最新氣象數據不停更新,建議民眾隨時關注官方資訊,做好防災預防工作。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