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颱蝴蝶動向多變 專家:生成仍待觀察
今年首個被命名為「蝴蝶」的第1號颱風,其生成過程出現新的變數。雖然目前菲律賓東方及南海海面接連出現多個熱帶擾動,並且相關環境條件有利於發展,氣象專家認為,颱風是否會真正生成,還需密切觀察。
目前在菲律賓東方外海及南海地區,太平洋高壓東北信風與從南半球吹來的西南季風,在海面上形成交會帶。這樣的氣候條件為熱帶系統的發展提供了動力,導致當地不斷有低壓雲系擾動產生。根據目前掌握的氣象數據,相關擾動正處於發展、整合階段,尚未進入成為熱帶性低氣壓甚至颱風的明確進程。專家指出,雖然有跡象顯示環境適合發展,但還未能完全確定會有颱風生成。
就短期天氣趨勢而言,今天到10日,全台各地大致仍屬於高溫暖熱型態,白天氣溫將維持在28至35度,尤其中南部及東部地區更須留意高溫,戶外活動應適當補充水分。此外,午後持續有熱對流發展,帶來局部地區性的雷陣雨,尤其山區及近山地區須防範短時較大雨勢。平地民眾若有外出計畫,也建議攜帶雨具,以防不時之需。
天氣的不穩定性預計將從11日起逐漸上升。受到熱帶系統發展以及季風交互影響,可能會帶來更多變數。無論是否有颱風生成,未來幾日的天氣形勢仍可能出現新的發展。氣象觀測單位將密切監控相關數據,每日更新熱帶海域的擾動發展情況,提醒民眾關注最新天氣預報,特別是生活在沿海、山區或易受強降雨影響地區的居民。
總結來看,儘管熱帶海面相關環境看似有利於熱帶系統生成,實際是否形成今年首個颱風「蝴蝶」,仍存在不確定性。近期全台維持高溫暖熱和午後雷陣雨為主,11日起則需留心天氣變化與熱帶低壓發展的後續動態。氣象部門也將持續關注擾動情形,並適時發布最新預報,協助大眾做好防範與準備。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