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調整非洲安全策略 聚焦盟友自立防衛
美國軍方近日調整非洲安全策略,從過往強調的「良政治理」和根除叛亂根源,轉為呼籲非洲盟友加強自立防衛能力。這一轉變在非洲獅大規模聯合軍演中尤為明顯。來自逾40國的部隊,在陸、海、空三軍演練中,進行無人機操控、近戰模擬、衛星導引火箭發射等項目,凸顯新戰略下的「獨立作戰能力」目標。
美軍非洲司令部長朗利將軍明言,合作夥伴必須達到獨立作戰層級,共同承擔維護安全穩定的責任。他指出,這也是現任美國國防政策的重點,即在確保自身國土安全同時,希望其他國家分擔全球不穩定區域的安全壓力。
隨著美軍計劃精簡全球駐軍,並調整在非洲等地的高層部署,中國與俄羅斯正積極擴展當地軍事影響力。中國大手筆推展非洲軍力培訓,俄國僱傭兵則不斷強化其地區安全夥伴地位。而美國過去強調的「全政府方案」—融合國防、外交及發展,以遏制亂局—在新政策下已逐漸淡出。例如科特迪瓦將國防與發展並行,有效壓制極端分子攻擊,但這類成功屬於少數。
專家分析,儘管美方期望盟友「自立更生」,但多數非洲國家軍隊武器、裝備與情報嚴重不足,而極端組織正趁機壯大。美方直言:基地組織及伊斯蘭國已將非洲作為運營樞紐,攻擊威脅與日俱增。以西非薩赫勒為例,2024年全球超過半數恐怖攻擊受害者在此區遇害,反映當地局勢高度危險。
即便美方加大索馬里空襲力度,鎖定伊斯蘭國及青年黨,但索馬里國軍距離獨力維持國土安全仍然遙不可及。西非亦然,地方軍隊缺乏強大空軍,無法監控武裝份子行動,地形與基礎建設劣勢加劇安全困境。在西方勢力逐步減少參與,甚至被新政府驅逐的情況下,這些國家安全壓力雪上加霜。
在全球勢力此消彼長的競逐下,非洲成為大國較量新熱點,美方雖試圖推動盟友主動承擔安全責任,但在當地軍隊實力與現有威脅的鉅大落差下,這種「分擔負擔」模式可否奏效,仍待時間驗證。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