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再收緊對中出口政策,核電與航空產業受衝擊
美國再度收緊對中國的出口政策,貿易摩擦持續升溫。近日有消息指,美國政府已暫停發放向中國出口核電設施及配件的許可證。這一措施已在近兩周內實施,影響到業內主要生產商,而新申請許可案件則處於待審批狀態。有關部門對外查詢未有作出回應,相關企業亦保持沉默。這次行動,被外界視為是中美貿易矛盾加劇之下的又一舉措。
據悉,負責核准出口的美國商務部已經暫停部分美國企業對中國核電廠出口配件的許可,這包括美國兩大知名核電設備生產商。分析認為,此舉或與近期美國政府對中國貿易行為的批評有關。美國總統不久前曾公開指責中國未完全履行今年五月簽訂的貿易協議部分內容。當時雙方曾就經貿問題達成初步共識,但隨著合作推進受阻,美國開始質疑中國的履約進度,尤其是在稀土出口方面的限制。至於這次針對核能設備出口的限制措施是否與稀土供應問題相關,暫時未有明確說法。
除核電產業外,美國政府亦同步對航空工業實施新限制,有消息指,部分美國企業如GE航天,亦暫停原定向中國運送飛機引擎的出口許可。這系列行動被外界認為是美方在施加經濟與科技領域的進一步壓力。美國商務部至今未有針對這些限制措施對外說明,而遭受約束的企業與中方駐美機構除非受訪者,亦未有公開回應。
事實上,中國是全球核電技術及航空製造領域的重要成員,過去一直依賴從美國進口部分高端設備和技術。美方限制核電設施及航空配件出口,勢必影響中方相關產業運作,同時對供應鏈穩定也帶來新的變數。當前中美雙方經濟與科技糾紛頻繁,持續未見明顯緩解。有觀點認為,彼此有關高層領導人近期曾進行磋商,但至今未見突破性結果,難以預料何時局勢能夠緩和。
這一輪出口限制,不僅反映兩國在國際產業鏈上的競爭加劇,也突顯全球科技、能源安全的博弈日趨激烈。對於美國企業而言,眼下需面對出口政策突變帶來的不確定性;而中國相關產業則需加緊自主研發腳步,以減低外部風險影響。未來中美貿易與科技領域的互動如何發展,仍需觀察雙方進一步的政策動向。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