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台中三邊緊張升級 專家籲美調整對台政策防範衝突
美台中三邊關係緊張 學者:美國應調整對台政策以防台海爆發衝突
近期美台中三邊關係緊繃,台灣總統賴清德上任後,兩岸局勢逐漸升高。多名國際戰略專家與國防人士分析,隨著台灣加強國防、公開強調「主權獨立國家」立場,北京反制力道持續加大,包括大規模軍演、模擬攻擊台灣港口及重要基礎設施。軍事威脅與政治立場的頻繁交互,讓東亞局勢進入前所未有的高壓狀態。
美國戰略智庫的研究員主張,雖然中國軍事行動步步進逼,但台灣政壇持續以「切香腸」策略推進去中國化,政治姿態的強化同樣對台海穩定帶來壓力。自賴清德就職後,台灣一方面強化民防與軍備,另一方面立場明顯偏向獨立。賴清德更於三月正式將中國定義為「外國敵對勢力」,並主導檢討及制定反滲透相關政策,進一步激化兩岸神經。對此,中國則以多次軍事演習作為回應,動作涵蓋攻台港等模擬作戰,現場情資顯示演練內容的深化與多元,已將軍事態勢推向「快速沸騰」。
觀察美國立場,近年來華府對中國軍事升高動作多有公開表示不滿,但對台灣方面政治表述的轉變卻顯得保守,甚至近乎沉默。有專家警告,這種觀望態度恐使台灣誤判美國戰略底線,誤以為可以在未受約束的情況下推進去中國化政策,忽略此舉實際將大幅增加衝突風險。
專家建議,美國應更加明確對台提出立場,警告不支持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行為,同時推動兩岸恢復對話,創造緩和空間。對於北京領導人要求軍方具備2027年前「攻台能力」的最新指示,學者認為習近平雖然尚未下定決心採取軍事行動,但台灣政策若進一步傾向法理獨立,勢將推動北京提前動武時間表。
另一方面,專家也表示,這並非如外界所言,要求對中國讓步。事實上,美中台三方都需尋找降溫的契機。美國可以考慮提出與中國互換承諾,例如不支持台灣獨立,同時北京則不設明確併吞時限,並收斂灰色地帶的軍事行動,以降低局勢進一步惡化機率。
分析強調,美中台局勢環環相扣。美國內部的關稅政策、中國灰色地帶施壓、台灣內部政局穩定性都牽動區域局勢。專家呼籲美方應重新審視對台戰略模糊政策,避免誤導盟友並失去協同抗衡中國威脅的本錢。隨著中國軍力加速成長,區域安全面臨重大挑戰,各方若不展現彈性與溝通意願,台海衝突升溫的風險只會不斷提升。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