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美國經濟第一季陷萎縮 關稅衝擊引發連鎖反應
美國經濟於2025年第一季顯著放緩,創下自2022年以來最差表現,國內生產總值(GDP)以0.3%的年率萎縮,與去年第四季的2.4%增速形成鮮明對比。這一數據顯示,美國經濟面臨多重挑戰,包括進口量暴增、關稅壓力、消費者支出減緩及就業成長乏力。
經濟學者指出,近期關稅調整與對未來關稅上調的預期,已經對企業和消費者產生連鎖影響。許多企業為了在關稅正式實施前節約成本,集中於第一季度大量增加進口,導致進口額明顯高於出口額。根據傳統統計方法,當一國進口遠超出口,會直接拖累其GDP增長。專家表示,這種「提前進貨」的現象雖能短期內保障供應鏈,但在統計上卻壓縮了經濟增速。
銀行與經管界人士分析,這波進口潮過後,需求回落加深了經濟降溫。消費者則在高關稅預期與經濟不明朗的背景下,開始收緊錢包,整體支出不如往年,削弱了美國經濟復甦的動能。在市場對未來經濟衰退的擔憂情緒升溫下,企業擴充保守,消費意願也同步降溫。
勞動力市場同樣出現明顯冷卻跡象。人力資源調查顯示,私人企業在今年四月僅新增6萬2千個工作崗位,較三月的14萬7千個大幅滑落。部分經濟學家認為,這反映出小型與中型企業在面對新增關稅壓力時,利潤空間遭擠壓,難以支撐新的招聘與投資計畫。隨著五月、六月的數據即將出爐,專家不排除就業數據出現負增長的可能性,這將進一步突顯經濟放緩的壓力。
與此同時,政界對經濟衰退責任的爭論不斷升級。美國總統否認新關稅政策與經濟數據惡化有關,將責任歸咎於前任政府,強調自己上任時間不長,年度與季度經濟數亦需考慮政策波動的滯後效應。但經濟學者普遍認為,關稅政策的方向性變化與預期心理已在市場造成明顯震盪,難以單一歸因於個別政府。
展望未來,專家建議密切留意企業訂單、消費信心與勞動力市場的表現,以評估下半年美國經濟反彈的契機。倘若關稅壓力持續、居民消費趨緩,就業市場進一步收縮,美國經濟或將面臨更為嚴峻考驗。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