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伊局勢升溫,美伊衝突風險與地區連鎖反應分析
以伊衝突進入第二週,緊張局勢持續升高。伊朗南部城市俾什巴日前發生彈道飛彈擊中住宅大樓事件,顯示地區局勢依然險峻。針對美國可能更深入介入的未來走勢,多方專家分析指出,若美國總統川普決定對伊朗地下鈾濃縮設施發動攻擊,或是直接對最高領袖哈米尼進行刺殺,區域衝突恐將急速升高,戰爭發展也將走向難以預測的方向。
據專家意見,即使伊朗位於福爾多的地下核子設施遭遇轟炸,德黑蘭未必立即關閉對話大門。相關研究指出,若美國在展現強硬態度後,配合提出解除大規模制裁或釋出和平保證等誘因,伊朗仍有機會就交換條件展開談判。反之,若僅以武力威懾,伊朗則可能選擇正面應戰。此外,有觀點認為,目前雖未出現明確證據,伊朗境內可能藏有未被美以發現的秘密核設施,這使局勢更加複雜。一旦關鍵科學家遭擊斃、核設施受損,伊朗研發核武進度勢必受阻,但當局可能會動用所有可用資源加速計畫重啟。
從近來戰事觀察,伊朗一週來刻意避免攻擊美軍基地,亦未觸及足以將美國全面捲入戰火的目標,顯示德黑蘭領導層希望保留與華府協商的空間,以尋求衝突降溫的機會。然而,一旦美方選擇進一步軍事打擊,伊朗可能對美國盟國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展開攻擊,甚至不排除封鎖戰略性航運要道荷姆茲海峽,並號召區內盟友如也門武裝組織、黎巴嫩真主黨、伊拉克親伊朗武裝團體參戰,將衝突擴大。
分析人士認為,若美國試圖以壓倒性武力逼迫伊朗讓步,伊朗可望持續發射飛彈直至耗盡庫存。即便最高領袖哈米尼遭美方暗殺,伊朗神權政體可能並不會動搖,反而加速伊斯蘭革命衛隊掌控國家形勢。若軍方出手不及,部分觀點則擔憂伊朗內部可能陷入動盪,甚至爆發內戰。然而,長期以來,伊朗的民主反對派實力已遭嚴重打壓,因此政權更迭的可能性並不高。
儘管如此,近年伊朗內部出現過多起大規模公民抗議,包括2022年主張婦女權利的「頭巾革命」,顯現社會不滿持續累積。部分民眾因對神權統治不滿,甚至將以色列視為潛在盟友,並期盼美國介入推動政權更替。但在當前重大損失與死傷下,民間愛國情緒高漲,對抗以色列的立場反而更加鞏固,令未來局勢發展更加撲朔迷離。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