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遺跡 Veliki 驚現大麥哲倫星系:規模創紀錄,揭開宇宙劇變新篇章
天文學界近期迎來一項震撼發現——在大麥哲倫星系內,一個規模空前的超新星遺跡正式亮相,並被命名為「Veliki」,在塞爾維亞語中就是「巨大」的意思。其編號為 SNR J0450.4−7050。這片壯麗的遺跡外觀看似一團模糊的氣體絲線,實則見證了恆星劇烈爆炸後留下的非凡痕跡。科學家指出,Veliki 的結構特殊,規模巨大,讓天文學者們嘆為觀止。
經由南非 MeerKAT 望遠鏡與澳洲 ASKAP 望遠鏡的細緻觀測,研究團隊確認 Veliki 的直徑竟高達 489 x 264 光年,規模大幅超越過去已知的超新星遺跡。若將我們的太陽系置於其中,幾近於宇宙塵埃,足見其龐大。科學推測,這個超新星遺跡的年齡約為 4.5 萬年,是一顆大質量恆星於終結生命時產生劇變所留下的氣體雲殼。其結構猶如宇宙蜘蛛網,由精細氣體絲構成,並展現極罕見的內外雙層絲狀結構。
值得一提的是,Veliki 不僅規模驚人,還展現異常高的無線電波亮度,且頻譜指數較常見的同類型遺跡更趨於平坦。這種特性一般多見於年輕的超新星遺跡,然而 Veliki 明顯已處於較晚的演化階段。研究團隊猜測,Veliki 目前位於「完全輻射期」——即震波速度減緩後,遺跡主要以熱輻射推動結構演化。這也代表其中持續存在強烈的氫α波段輻射與熱制動輻射(Bremsstrahlung),導致它的亮度異常突出。
Veliki 的物理性質和特殊結構使其成為研究星際介質、磁場分布及超新星演化機制的絕佳「宇宙實驗室」。科學家預計接下來將深入觀測這一遺跡周邊的氣體與磁場分布,並試圖追溯造成爆炸的母恆星本身。初步推測它的前身可能是一顆質量巨大的藍巨星或是雙白矮星合併系統。
大麥哲倫星系本身因距離銀河系較近、星際環境相對單純,一直以來都是觀察恆星誕生與毀滅的理想目標。此次的 Veliki 發現,不僅豐富人類對超新星遺跡的理解,也再次證明:縱使恆星早已隕落,其能量和回聲卻仍映照在宇宙深處,於無聲黑暗中訴說生命壯闊的故事。
智新聞